专题14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区域地理环境1、2、7、8资源跨区域配3、4、9、1013产业转移5、6、1112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区域类型是()。A.流域B.冲积平原C.盆地D.农耕区2.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相邻的同类型区域之间具有过渡性B.以同一条等高线为区域边界C.地质作用以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为主D.西部地区平坦开阔,必然是该区域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西部边界多为山地,且为河流的源头,故其类型是河流的流域。第2题,流域之间的分界线是分水岭,界限明确,不具有过渡性。分水岭可能是山脊或者鞍部,但不可能海拔相同,换句话说,不可能为同一条等高线。流域的下游地区往往形成冲积平原,一般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答案1.A2.C(·北京海淀区期末)“”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读图,回答3~4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示意图3.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4.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解析第3题,A项错误,没有经过我国第一阶梯,也就是青藏高原地区;B项错误,没有经过阴山,阴山在中卫以北地区,呈东西走向;C项错误,没有经过寒带地区,因为我国没有处于寒带的地区,注意寒带和寒温带的差别。第4题,A项错误,二线工程是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运输油气,不会加快新疆的开采;B项错误,滑坡、泥石流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是该工程的主要显著影响;D项错误,管道运输,对于促进各国家人民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较弱;C项正确,缓解我国珠三角能源短缺问题,并且能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答案3.D4.C(·江苏扬州中学期中)“”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6.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三次产业转移都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答案5.A6.C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结合下图,完成7~8题。7.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8.右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a—b—cB.b—c—aC.c—a—bD.b—a—c解析第7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A项指工业化阶段。第8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答案7.B8.C(·安徽芜湖名校联考)“”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引黄入晋解决了山西大同转“”“”型发展的水瓶颈,形成大同跨越发展的水支撑。结合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图,完成9~10题。9.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