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仿真演练(二)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浒苔是一种绿藻,奥运前大量出现在青岛奥帆赛水域,而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绿藻和蓝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有典型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两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均含有叶绿体D.二者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解析本题以绿藻和蓝藻为信息载体,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浒苔等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在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叶绿体,没有典型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ABC三项错误。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D正确。答案D2.下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的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中某条生物反应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酶,A、B、C代表不同的化合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甲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B.图乙中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减慢C.图甲虚线可表示升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D.图乙中若B大量积累,则很可能是b和c的催化反应被抑制所致解析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的,但不改变生成物量,A正确。由乙图知,a是催化A生成B的酶,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减慢,B正确。酶活性与温度有关,但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提高酶的催化效率,B中没有说明升高温度的范围,如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则生成物量会减小,所以C错误。b催化B生成C,c催化B生成A,所以当b和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时,可能导致B的积累,D正确。答案C3.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D.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解析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该作用结果并未反过来影响T细胞的作用,故未发生“负反馈调节”。答案D4.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不是进行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解析若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不定;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所有子细胞染色体均含32P,若子细胞中染色体不含32P,则一定不是进行减数分裂。答案B5.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解析图中②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⑦所示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为染色体畸变,多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答案B6.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和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在一定限度上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态,下图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乙图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分解者通过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方式将碳放回大气中B.乙图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X、H,若人们想通过此生态系统更多地得到种群X,最有效手段是除去此生态系统中的S种群,增加Q和H种群C.甲图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主要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D.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①②④过程中主要以CO2的形式流动,③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