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中生物3-2-3-1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及叶绿体的结构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1(时间:2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光合作用的发现1、2、3色素提取与分离4、56、78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③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④美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答案C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A.有无光照B.光照的时间C.光照的强度D.是否产生淀粉解析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其他条件相同,故自变量是有无光照。答案A3.右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简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①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③上C.③基粒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D.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③上解析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外膜、内膜、基粒(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类囊体)的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答案D4.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纸条―→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B.制取滤纸条―→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解析本题属识记水平。答案D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的是()。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B.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C.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倍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解析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都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有机溶剂溶解提取出来;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中的色素共有4种,还可以从滤纸条上分辨出它们的颜色。本实验只能大体分析出色素含量的多少,并不能定量的确定,实验的第一步就已把细胞研磨碎,根本不能看到色素的分布位置。答案B6“”.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叶绿体色素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部分。内因如植物种类不同、叶片衰老程度或叶片久置未见光等;外因如研磨不充分,叶绿素没有释放出来,或加入的提取液太多,过度稀释了滤液等。答案D7.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钟罩内,如下图所示,若干天后,与丙盆相比,甲、乙两盆麦苗的长势是()。A.甲、乙、丙三盆麦苗长势相近B.甲与丙长势相近,乙比丙长势差C.乙与丙长势相近,甲比丙长势差D.甲、乙长势都比丙好解析甲膜透过的是绿光,乙膜透过的是蓝紫光,丙膜透过的是各色光。而植物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长势为:甲<≈乙丙。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5分)8.(15分)“”下图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2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几乎无色。试回答下面的问题。处理ABC石英砂(少量)+++碳酸钙(少量)-++丙酮(2mL)+-+蒸馏水(2mL)-+-“”“”注:+表示加,-表示不加①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