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A)(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图示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读图,回答1~2题。1.该阴影地带属于()。①风蚀地貌和水蚀地貌的交错地带②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③我国高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④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的交错地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该阴影地带是我国()。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蚀作用为主,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水蚀作用为主。第2题,黄土高原属农耕区,而内蒙古高原则是畜牧业区,阴影区为过渡地带。[答案1.D2.A读下表,完成3~4题。某区域~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48海涂43-155-2027[017627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水田76-793-10530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4.与年相比,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注意运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小、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湿地类型面积的数据变化,可以计算出水库坑塘面积变化最大,其次为海涂、水田、河渠。综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区域年比年湿地面积增加,随着湿地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必然增加,水鸟栖息地增加,当地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答案3.B4.C随着年7月8日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在山东全部入海,第9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据此回答5~6题。5.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6“”.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5题,7月初恰好是北方地区雨季前的一段时间,腾出库容放水冲沙,一举两得。第6“”题,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解决水少沙多的问题,黄河的泥沙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并非来自沙尘暴,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会使黄河的水更少。答案5.D6.A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据此回答7~8题。7.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8.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A.沼泽化、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上升D.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解析第7题,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粮食作物主要为春小麦,一年一熟,单产较低,但是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第8题,沼泽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恶化。答案7.D8.D年10月27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中共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山西省要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实施煤层气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矸石发电及粉煤灰开发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工程。结合材料完成9~10题。9.下图反映了山西为实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围绕煤炭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B.改变能源基地职能形成高新技术基地C.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