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B)(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流水侵蚀是重要的侵蚀作用,其侵蚀地表强度与地形、降雨、植被、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回答1~2题。1.读土壤结构图,图中何种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A.①B.②C.③D.④2.读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图,当坡度超过40°,流水侵蚀强度逐渐变小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坡面植被覆盖程度较好B.降雨强度减弱,坡面流量减少C.坡面流水冲击力减小D.接受雨量减小,坡面流量减少答案1.A2.D宁夏人在沙海之中构建绿色屏障,阻挡了漫漫黄沙,实现了人进沙退的逆转。中卫县的沙坡头就是一个成功治沙的典型例子。读下图,完成3~4题。3.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4.b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A.粗放农业B.商品农业C.利用黄河水源发展淡水养殖D.生态农业解析第3题,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是沙坡头成功治沙的典例,这种沙障一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二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成活。第4题,b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只有结束粗放、低效的农牧业,发展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生态农业才能既增加农民收入,又防治土地荒漠化。答案3.A4.D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6.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廉价水运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7.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解析第5题,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无结冰期。第6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中上游地区锡、钨、铝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大量水电站且内河航运便利。第7题,本区域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量大增及浪费、水污染严重相关。答案5.C6.A7.D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8~9题。8.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9.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解析第8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9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8.C9.C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10~11题。10.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1.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答案10.D11.B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