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选择题1.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首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解析:从材料中“南湖水”“画船”“新天地”等可以看出,这首诗纪念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进行。答案:A2.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一大的党纲在中国已散失无存,现存最早的一大党纲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原来,曾参加一大的陈公博后来到美国攻读博士时,将一大党纲作为博士论文的附件,置于论文之后。针对这份英文党纲,你认为()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因为是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具有可信性②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英文写的党纲是为论文服务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③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A.③正确,①②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①②③均错解析:①②是两种相反的观点,因为这份英文党纲为一大的当事人所记,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①对②错。③正确。因为考证无误后当然可作为史料使用,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3.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答案:C4.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观察下图,这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A.北伐战争B.工农武装割据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1931年。答案:B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成熟,主要表现在()A.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依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解析: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错误;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排除了“左”倾错误的干扰,C项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针对日本侵华,及时改变方针,转向同国民党联合抗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故D项正确。答案:D6.上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长征时,并未发生抗战,且陕北是中共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答案:B7.(海南,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本题题干材料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局的评价,是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影响的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但不是正式建立。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次要影响。答案:C8.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