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1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今日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明确: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三、初步感知1.老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2.学生试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学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读音。(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四、疏通全文大意1.通读全文。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比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2.集体解决疑难。方法:老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五、再读课文,分析讨论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明确:乐。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六、课内小结。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之乐引出景脉络乐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归结“醉能同其乐”(主旨)《醉翁亭记》教案10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2、写作背景: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文忠是他的谥号。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1、生字:滁(chú)壑(hè)酿(niàng)潺(chán)琅琊(lángyá)辄(zhé)霏(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