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8课时物质的跨膜运输作业手册一、选择题1.(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解析:因为人工合成的膜结构没有蛋白质且其他的条件不变,从而分析不影响自由扩散的甲物质,而协助扩散的乙物质由于没有载体蛋白而被抑制,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答案:D2.(·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析:考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中①代表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②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③代表蛋白质,可以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应该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D3.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解析: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膜的外形发生变化;浆细胞分泌抗体,细胞膜与分泌小泡进行了膜的融合,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都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的特点。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答案:B4.(·湖北模拟)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A.①无色②绿色B.①红色②绿色C.①红色②无色D.①红色②红色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植物细胞液浓度由于比蔗糖溶液小,所以会发生渗失水。由于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墨水中的大分子不能进入细胞,细胞质仍呈现叶绿素的绿色。但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会呈现红色。答案:B5.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D.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解析:渗透吸水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和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一个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是具备这样的细胞学基础的,所以当这样的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可以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就是靠渗透作用来实现的。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失水所致。答案:C6.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死细胞现象,实验操作正确。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A.0.5g/mL的蔗糖溶液B.清水C.纤维素酶D.10%HCl溶液解析:活的成熟植物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处理后的成熟植物细胞死细胞,选项中只有C项处理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7.(·沂南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解析:由题干可知,Na+、K+的运输需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载体蛋白具有相对专一性,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Na+、K+进出细胞的数量不均衡,故可导致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答案:B8.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解析:据图分析Ⅰ过程中物质由高浓度直接跨膜进入细胞,既无载体蛋白协助又不消耗能量,所以为自由扩散过程,Ⅱ过程物质由膜外到膜内既消耗能量又需载体蛋白协助,所以为主动运输过程。水、二氧化碳、氧气、性激素等均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