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目标一:通过图表分析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会运用图表分析、预测人口增长的特点和趋势。目标二: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了解各人口增长模式的代表性国家。目标三: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增长模式。目标四: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人口问题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本单元主要探讨人口与地理环境这一课题。本小节我们从人口的自然增长谈起。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读图1-1-2思考a.产业革命之前,生产力水平低下。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点拨: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b.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点拨: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c.二战以后,人口“爆炸性”增长原因:过去的100多年来,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总体趋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1(3)划分: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读图1-1-4、1-1-5思考谈论填表此部分可以采取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人口增长模式所处时期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原始低增长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农业丰收与和平年代,人口增加;灾荒、战争或瘟疫流行的年代,人口则下降加速增长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死亡率明显下降增长减速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趋缓,现代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该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的转变,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低速增长现代的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进一步改变,导致出生率进一步下降A、第一阶段一原始低增长阶段①主要特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简称“高高低”特征,属于原始型)②出现时间:出现在农业社会时期。人口数量增加,说明是农业丰收与和平年代;人口下降,说明是灾荒、战争或瘟疫流行的年代。③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分布):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仍处于这个阶段。例如,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B、第二阶段一加速增长阶段①主要特征: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急剧增长(简称“高低高”特征,属于传统型)。②出现时间:出现在工业化初期。③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分布):发达国家一般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开始进入这个阶段,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目前仍处于这个阶段。C、第三阶段一增长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