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登快阁》教学设计《登快阁》教学设计1文本解读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发情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认真体会。素养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4.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2.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3.解题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了却(liǎo)澄江(chéng)2.解释下列词语①痴儿:作者自指。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③聊:姑且。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⑤倚:倚靠(二)诵读感悟1.根据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三、文本讨论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思考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思考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思考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思考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明确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思考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无奈、孤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考7阅读与思考鉴赏一: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问题: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明确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