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领导干部谈四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领导干部谈四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问题所被提出的高度决定了学习讨论所能达到的高度以问题进入,以问题驱动,在问题的破解中前行,正是“四史”学习教育卓有成效推动的基本路径。前不久,中共xx市委书记xx同志在“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李强书记指出的这“三个”为什么,深刻地道出了“四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即问题意识。“四史”学习教育中的问题意识,值得我们深加重视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何谓问题意识?一般来说,所谓的问题意识,乃是指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所具有的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求解问题的思想自觉,是一种认识活动中所持有的怀疑、惊异、反思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品质。可以认为,问题意识是科学进展的灵魂。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进展的衰亡和终止。”著名的哲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和知识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其实,自然科学讨论是如此,人文社会科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之,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马克思的论断何其高屋建瓴,掷地有声。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在“四史”学习中,只知道人云亦云,生搬硬套,顶多是在读到悲悯的历史人物时叹息两声,在听到老师讲得生动的地方哈哈笑几下,而自始至终没有什么疑问和反思,提不出自己的问题,这难道不是思想的停滞又是什么?能学到什么东西,有何种意义!古代思想家张载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有进矣”。这些古人的经验,鞭辟入理,弥足宝贵,足以使我们惊醒。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进展的终极动因不应当从人的头脑中寻找,而应当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寻找正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显然,所谓的矛盾,毫无疑问就是问题的意思,今日我们学习历史,面对矛盾运动中的历史,却提不出自己的问题,说得过去吗?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和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展,也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回应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说来,我们学习“四史”,确实是需要保持那么一种挥之不去、无以释怀的问题意识,从而有效避开学习的平面化、碎片化、浅层化的现象,真正走进历史的怀抱,与历史对话,在历史中沉思从中汲取行动的力量。那么,在“四史”学习中怎么来确立和培育这样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呢?为什么在学习中有的人提不出哪怕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生活中,有的人早已习惯了没有问题。诚然,问题意识的有无及其强弱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教育背景不无关系,但从认识论角度来说,问题意识乃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产物,是一种现实中的超越性自觉,归根结底是科学精神、现实关照和超越性情怀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在科学精神指引下培育“四史”学习的问题意识。所谓的科学精神,乃是指在人类理性的指导下,“要求认识、立论都建立在可质疑和探究、逻辑思维、可推导或者论证的基础上,而不是诉诸无法论证的、因人而异的直觉或非理性的体验。”所以,科学精神含义尽管丰富,如实事求是、合规律性、创新精神等,但其一个基本的要素是“怀疑”。当年马克思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右铭,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有怀疑才有问题,但是,“怀疑一切”不是无端怀疑,不是乱加怀疑,而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的,是在对讨论对象的合乎逻辑的周密思考中提出问题的过程。我们的科学精神愈是执着,学习“四史”过程中就越加有激发问题的冲动,问题意识也就会越是强烈了。其次,在现实关照中强化学习“四史”的问题意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低头看看史书,抬眼看看现实,让我们内心纠结,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不吐不快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真正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