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乡镇“扶贫工作标兵”李兴蕊先进事迹李兴蕊,女,汉族,今年25岁,2024年9月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她被选聘到龙新乡荆竹坪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农村工作的向往,她以满腔的热血投入到了新的征程中。她一边学习农村知识,一边开展工作,凭着一股勤劳肯干的劲头和虚心好学的态度赢得了乡村干部和当地百姓的屡屡好评。条件艰苦挡不住一颗扶贫心刚到村里第一天,党总支书记带她来到了属于她自己的房间,在铺床的时候,一只壁虎突然跳了出来,小心脏着实惊了一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脸盆里、在被子上、在书桌上小壁虎都时不时意外出场,让人哭笑不得,那段时间她常常和朋友打电话聊到很晚或者一直放着音乐才能慢慢的入睡。但是待的时间久了,各种小青蛙、猫头鹰、夜行鸟类都光顾多了,就觉得见怪不怪了。虽说没能把它们当成宠物来养,但是早就能和它们和平共处了。第一次到农户家走访,她看到有的农户房屋的柱子都倾斜了;有的交通条件严重落后,入户的道路就是一条山间的小路,特别到了雨季出行严重受阻;有的一家有多个残疾人,生活收入基本靠国家救助。看到这些,她心里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要留在这里和他们并肩作战。2024年3月被选派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她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暗下决心,要拼尽全力和他们战斗到脱贫的那一天。业务繁忙挫不去她的扶贫志在村委会要办的业务很多,脱贫攻坚贫困户材料的收集整理、党建活动资料的整理、给老百姓开证明、综合服务平台的录入……每一项都有学问,每一项都要学习。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文件资料繁多,施工图制作涉及面广且需动态调整,要求系统内贫困户信息、档案资料和农户真实情况高度一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没有周末,晚上加班成了家常便饭。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她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能力不足了,必须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方法才能让自己不至于毫无头绪。由于工作太杂,很多小的事情很容易被忽略,于是她充分的发挥了她的两本笔记本的功能,一本梳理当天的工作,并对下一天的工作作出初步的计划,有时顺便记录下这一天的工作心得,另一本则随身携带,记录下一些容易忘记的事项及部分常用的信息,比如说农户更改的新号码、脱贫户的户主名单等等;由于村民需要开具的证明种类繁多,格式没有统一,常常会因为证明不法律规范让村民来回跑几遍才能办好一件事情,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开具了很多证明模板,每一次她都仔细地保存着,下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次有村民来开类似的证明就可以在模板的基础上修改,这样开出来的证明不仅快捷,而且有用。经过两年的锻炼,她现在已经是村里的业务工作小能手,能熟练办理村里的很多业务。总结宣传勤亮出村庄新变化为方便工作沟通,她建起了村委会工作群,很多工作在群里及时传达,大家都积极响应,村委会干部也渐渐适应了这样工作方式。后来为了方便与群众沟通,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建起了第二个群——村民沟通群。一方面是拓宽了宣传的渠道,另一方面是为村民日常联系提供一个平台。同时她还创建了本村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总结村委会近期工作、宣传政策、介绍本村人文风光,努力打出一张属于荆竹坪村自己的名片。更重要的是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村民沟通微信群相结合,让村民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国家政策及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动态,这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为提高群众满意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她写的脱贫攻坚信息、党建信息、本村人文风光文章等先后被保山日报、中国松山宝地龙陵、清新龙新等媒体采纳。不仅从内部增进了村民对身边事迹的知晓率,更让本村的故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为民办事常牵挂一份扶贫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很多居住危房的农户都申请了危房改造,但是享受这个政策对房屋的建设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她总会抽时间和村干部到农户家中宣传政策,指导建房。有时候村里事情太多,农户建房紧急,她就和村干部用晚上的时间去走访向他们说清楚顶棚要怎么打,钢柱要怎么焊接等等,每次看到农户一脸愁容终于释怀,她总觉得一切都值了。老百姓有纷争报到村委会,她总是详细做好记录,并及时向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