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经济发展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江苏经济长期以来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板块,其中苏南经济处于领先地位。因此,XX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苏南经济发展层次,争当“两个率先”的排头兵。一、制约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近年来,苏南各市以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苏南经济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年,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272.12亿元,其中苏南五市(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是苏中的3.5倍、苏北的3倍,苏南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苏中苏北增长1.6个百分点。从去年开始,苏南经济出现了调整态势,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宏观上看,目前存在着制约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问题:(1)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缓慢,第二产业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工业结构上看,传统产业居多,而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不多。(2)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资源、能源消耗的格局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3)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4)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制造业竞争力衰退。**年,苏南五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大企业集团仅28家。且这些大企业集团企业规模还不够大,成长不够快,具有高技术含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自进入买方市场以来,苏南企业产品销第1页共8页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积压增加,在省内外企业过度进入,特别是外资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冲击下,苏南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5)地区之间恶性竞争。不惜血本、不计成本抢外资的方式造成了区域内的无序竞争,一大批外资企业享受了超国民待遇。一方面造成大量税收隐性损失,另一方面也打压了本地企业,最终将形成本地企业受伤、地方政府埋单的不利局面。二、制约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因素分析(一)“生产型”增值税制约了苏南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生产型”增值税下,增值税的税基范围是对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在内的名义增值部分进行课税,包含对固定资产进行了重复课税因素。苏南经济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时期,“生产型”增值税不仅对扩大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而且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设备中所含增值税不能抵扣,相对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不利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适时更新改造,妨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二)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明显一是苏南地区是外资企业的集聚地,但惠及苏南地区的涉外税收优惠目前主要是“二免三减半”的定期减免。这种定期减免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刺激,而缺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导力,“普惠式”的优惠政策,并没有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来明显的引力作用,反而给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投资项目带来了大量利润,获得了与国内企业竞争的税收优势,不利于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产业导向性优惠明显不足,不利于促进苏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减低税率征收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仅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外同类企业不能享受。又如对农口企业的优惠仅限于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第2页共8页(包括农业、农垦、农牧、渔业、林业、水利、气象、华侨农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