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写作海洋里的一朵浪花》教学案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课题意义:茅盾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要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在一系列动作中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的思想,进而使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完整、立体化。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了解动作描写的意义,体会归纳出动作描写的常用方法,进而在作文中动作描写让人物丰富起来,为作文增加亮点。2、课题介绍:本次作文教学内容动作描写是作文训练的一部分,适合于八年级学生。问题设计1.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这个剪纸特色依靠什么出成果?2.由“一”,你想到什么?3.说一说教师剪蝴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动作。4.《武松打虎》中老虎与武松有哪些动作?起什么作用?5.修改这两段文字:换动词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在动词前加修饰语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6.根据上述分析,请你归纳动作描写的常用技法。7.视频《唐山大地震》中人物的动作有哪些,请描写一下。8.请根据投影仪中的作文片段,进行点评。教学构想及目标:教学构想: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尽极大可能的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生的好奇渴望的眼睛都盯着大屏幕的课件,并根据课件或老师的要求迅速思考、迅速反应,促使他们尽心合作探究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写作过程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辅以课堂表演,动手写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观看视频《唐山大地震》,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知识与能力:1.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2.掌握动作描写的常用技法。3.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动作描写。教学重点:1.掌握动作描写的常用技法。2.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动作描写。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动作描写。教学方法:演绎归纳法、活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所需设备: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教师自我介绍。重点讲学校的剪纸特色。2.由语文学习中的“一”,引出教学课题:写作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动作描写。新授:1.教师现场表演剪一只蝴蝶,引导学生观察表演时的动作。2评析学生说的话。3.讲解动作描写的作用。4.展示武松打虎片段,引导学生赏析。5.展示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修改。6.指导学生归纳动作描写的方法。7.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8.指导学生围绕视频内容写一段话。9.交流、点评学生所写片段。10.课堂总结。感受剪纸艺术之美,由“一”展开联想。观察教师剪纸时的动作。学生说一段话,把教师剪蝴蝶的过程展示出来。评析学生说的话。赏析《武松打虎》进行评析。修改一作文片断。包括两个方面:用更有表现力的动词替换段中的动词,为段中的动词加修饰语。归纳动作描写的常用技法。观看视频《唐山大地震》。运用动作描写写这段视频中场景。点评学生所写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为讲动作描写铺垫。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初步感受动作描写。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学会对动作描写进行评析。通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