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桥乡在务虚会上的发言彭世新各位领导:首先,非常感谢县委中心组为我提供这么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2008年,苏桥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动臵身“环鄱”经济、融入“三年跨越”大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民生工程”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六型政府”,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业进步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初的双向承诺。根据本次务虚会的安排,现在我就如何“培育三创文化、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谈几点本人肤浅的看法,并就我乡20XX点工作安排作一简要汇报,敬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们批评指正。一、“三创”文化培育的基础基础一。万年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深厚的稻作文化孕育了“三大文明”和“五种精神”,这些都是培育三创文化所独有的文化历史基础,较其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二。通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等解放思想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六种意识”,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已成为万年广大干部群众的主旋律。通过六大战役的实施及八个对接的落实,全县上下已形成了思发展、议发展、促发展、干发展的浓厚氛围。基础三。通过六项制度的建立落实及深入开展打造六型政府活动、干部进群入户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政府的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优化了创业发展的软环境。基础四。近年来,全县上下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踊现。近几年来,万年不断涌现出的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层出不穷,如国际稻米城的提出和建议,为全县上下做出了示范,县委、县政府把万年作为国际稻米城这个项目运作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本质就是一种观念的创新、一种运作的创造。二、“三创”文化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创新。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理解的创新概念第1页共5页立足于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则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以及政治等与经济结合起来。创新是发展的手段,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创造。指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也可以定义为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东西(产品)等等。创造是发展的目标,是率先发展的根本。创业。主要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这类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实践活动。创业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致富的根本。创新、创业、创造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与单独和个别的“三创”活动或“三创”实践不同,“三创”文化强调的是“三创”的观念性、社会性、自觉性和普遍性。“三创”文化本身应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是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三创”文化培育途径培育“三创”文化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的过程;就是积极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环境、激活各类促进发展要素的过程;就是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掀起全民创新、全民创业、全民创造热潮的过程。具体而言,我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让三创理念深入人心,让三创实践融入生活文化建设的实质是要使一种文化的理念、精神和价值取向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精神境界。培育三创文化,首先要以树立三创理念为先导,以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深入开展为依托,切实转变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变安贫为求富,变守成为开拓,变好逸为拼搏,变求助为自强,变保守为争先。其次要努力把三创的理念和实践融入生活,倡导以三创提升生活、在生活中实现三创,使三创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生活成为“三创”无处不在的生活。要倡导个人通过三创体现自我价值,鼓励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激活个人三创的潜力,增强发展的活力,提高竞争力。这第2页共5页是培育三创文化的根本。(二)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使政府成为三创的“助推器”培育三创文化,政府是关键。进一步加快六型政府的建设步伐,为“三创”实践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一是以服务为己任,为创新创业创造者护航、铺路、助推。二是制定和完善支持三创活动的各项宽松、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