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带孩游心得安排在8月初的苏州四日游,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火车票很好买,住宿也不紧张,行程尚可。就是小姑娘体力有限,尽量是休闲发呆但还需要点边走边学的游法。立秋后的苏州,相比济南还是有点热,但也还可以,空气质量天天都是优,真心的喜欢,就是我们遇到了一天的雨,但雨中行也是别有风情。本次行程原计划以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园林为主,苏州水城为辅,需要攀爬或者属于墓葬类的寺、塔、丘都不去了,毕竟孩子尚小,魂还没长全。第一天。高铁以时速超过300公里可以称为风驰电掣的速度飞奔3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江南水乡。过长江的时候某人说了一句,过黄河大桥了,我想我必须在这里点评一下。到住宿的地方稍事休息,我们迫不及待的去吃苏帮菜,然后去木渎。路上那个没文化的开始给孩子们讲木渎的来历,讲西施,吴王,最后出租车司机纠正,那里已经没有西施的遗迹了,现在能看到的是严家花园和乾隆下江南住过的虹饮山房。当时感觉还是挺棒的,江南烟雨中的苏式建筑,不过看了后面的拙政园和苏州老城,这里其实没必要非跑来。第二天:孩孩重要的作业,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由于是周日,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排队的人实在壮观的令人抓狂。咨询了一下志愿者,博物馆周一闭馆,周二开放时人也会比较多,但下午4点前来的话基本上就不用排队了。所以我们决定先去拙政园,下午3点左右回来。说到拙政园,提醒大家不要听信门口说能提供半价票的那些人,各种携程都没有打折票,就说明这里的票是不可能有折扣的。为了让孩孩了解苏州园林,已经让她做过功课,读了读叶圣陶的文章,但真的不够。说实话,导游讲和自动讲解机都讲不出多少的精妙,还是得靠自己做功课。曹雪芹的祖父在这里住了三十五年,在这里能体会到很多红楼梦中的情节。例如藕香榭、留听阁,有一次林妹妹和宝哥哥及众兄妹游园玩耍,宝哥哥要人清理池中的破败的荷叶,林妹妹来了一句:最喜欢李义山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吓得第1页共12页宝哥哥赶紧收回他的命令。红楼中诸多的场景描写,都能在这里找到蛛丝马迹,只是孩孩尚幼,说多了她们也不爱听,便只能引导她们欣赏这些亭、台、楼、阁、榭、桥、廊。还好她们对四大才子和郑板桥还有点兴趣,这里也有这些文人的遗迹,只是他们的小像实在太丑。拙政园水面不少,所以遍植荷花,为了和“水芙蓉”相呼应,岸上植了诸多的木芙蓉。拙政园逛完,孩孩们拒绝走路,声称她们血量不足百分之十,需要补充。正好这时候博物馆排队的人还很多,就带她们到旁边的一鸣酸奶吧休息,网上对此家店的酸奶评价甚高,就点来尝尝,太凉,没尝出啥味来。在这里插播一下吃吧,在苏州吃的基本上都是大众点评强烈推荐的地方,在外婆家吃的比较满意的是小炒肉和东坡肉,在石家饭店小宝对古老肉很满意,但小丫几乎没吃,最坑爹的是45元一盅那个鱼肺汤,实在是。。。鹤园茶楼她们要求吃了两顿,小朋友爱上了松鼠桂鱼和菊花鱼,田螺塞肉和肉方她们也喜欢,只是她们的小点心乌米饭、枣糕和糖水山芋被嫌弃的不轻。顺便说一句,小宝的攻略里,用来写吃的部分字数远大于游览的部分,小吃货的特质一览无余。小朋友们吃了点心喝了酸奶之后,电量和血量恢复到百分之五十,可以继续游览了。三点半,博物馆基本上不用排队了,我们顺利的通过安检。说实话,也就是要完成孩孩的作业才来,小宝同学看过北京的故宫,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咸阳的陕西博物馆,很难对这里表现出浓厚兴趣。来之前我特地告诉她了解一下博物馆的设计者和苏州的渊源,还设计过其他多少世界闻名的建筑,还有什么馆藏文物。其实我根本没做功课,反而是小宝知道的更多。所以就不说什么了。博物馆是在李秀成忠王府的基础上改建,整个风格和周围的黑瓦白墙融为一体。正是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博物馆的思路,只是达芬奇密码最后的包袱我到现在也没弄懂,想起来就膈应。小朋友们在博物馆拿了许多资料,准备回家写游记。出了门,血量又不足了,小朋友坚称必须换电池才能走回客栈,其实就是要吃冰淇淋。今天的心得是,十岁的小姑娘无法胜任一天的步行,后面的行程要且走且休息。第三天:雨中游留园,山塘街第2页共12页留园的特色在于诠释古代富贵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