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内容:这一单元主要为“交响诗”。“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黄鹤的故事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是我国作曲家施咏康的作品,曾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演奏。还因为这是本民族的音乐,所以我觉得更应该让学生多多了解和欣赏。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表现害羞,不敢勇于表现自我,不够自信,但在老师设计化的教学引导下,完全可以步入音乐审美的美妙佳境。设计思路:交响诗是具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喜欢这种以音乐进行叙述、描绘戏曲性冲突的方式,并尝试以音乐的方式进行类似的创作,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经过精心的思考,我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了探究、讨论、感受体验,参与表演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听、看,表演、思考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聆听、讨论、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交响诗感兴趣,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二、知识目标:了解交响诗的由来,知道施咏康的生平,了解“黄鹤的故事”的创作过程及表现形式,能够辨别不同曲段的不同情绪、风格。并能随音乐以动作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三、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音乐的表现作用,并能够勇于在活动中承担任务,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和表现自我。教学重点:了解交响诗的由来,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欣赏交响诗“黄鹤的故事”经典片段并熟悉主奏乐器。能够对交响诗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感知各段表现传说戏剧性冲突的音乐,让学生喜欢上交响诗,喜欢民族音乐。教学准备:音响、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学生以组为单位排列座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和老师又一次走进音乐世界,相约这美好的音乐课堂。2、师生问好。二、谈话引入,开始教学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动画小片断好吗?播放黄鹤在舞蹈的画面。1、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师生共同学习。2、让学生认识主奏乐器:竖琴,了解其音色及演奏方法,并请学生模仿其演奏动作。3、提问:动画片中的小动物是谁?(黄鹤)那你对黄鹤了解多少?(学生谈)教师总结: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4、老师曾看过一个关于黄鹤的民间传说,大家想听吗?传说:人们和平而辛勤地生活着。他们中间有一个乐观的艺人——老马,他会吹奏美妙的笛子,常为人们劳动后吹着愉快的曲子。老马要离开了,人们依依不舍。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快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他唱着:“黄鹤黄鹤快跳舞,千万别去老爷府;在我的笛声下,给人民多跳舞”。艺人离去了。黄鹤从墙上下来。人们唱起了歌:“老马老马好老马,画只黄鹤顶呱呱,黄鹤啊,给我们跳舞吧”!黄鹤高兴地为人们跳着舞。突然,蠢相的官老爷闯进来了,用强暴抢走了黄鹤,从此黄鹤不再起舞。过了些时候,老马回来了,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使官老爷惊慌失措,黄鹤终于迎着笛声冲出官府,与勤劳的人民一起,欢歌飞舞,共庆胜利。三、分段欣赏音乐,交流感受今天老师就将带着大家走进这神奇的传说,去欣赏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施永康为这个传说创作的交响诗。认识作曲家,提升热爱音乐家的情景。《黄鹤的故事》是他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整个交响诗富于抒情性与浪漫主义色彩,如一幅写意风景画,充满诗的韵味。1、欣赏第一部分:引子:安静的慢板在轻柔平稳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