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VIP免费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_第1页
1/10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_第2页
2/10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_第3页
3/10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我们要学习的诗词创作,指的是近体诗的创作。在这之前,首先要简单了解下一些概念。你们都是年轻人。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背诵古人的诗词了。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古典诗词从体裁上来分,以唐朝为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诗歌称为古体诗,比如诗经、楚辞、乐府、歌行体等。唐朝以后出现了格律诗,这种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注意:近体诗与近代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代诗指的是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诗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散文诗)。比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不同呢?古体诗用韵比较宽泛,句子不太讲究平仄,句式也参差不齐。而近体诗呢?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有严格的押韵,讲究平仄调和,讲究对仗,而且句数、字数和韵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那么大家要问了,这样说来,写古体诗岂不是要比写近体诗容易吗?我的回答是:否。为什么呢?因为古体诗的用语高古,没有深厚的古文学修养,写不出那种高古的气象,就成了顺口溜。大家都读过《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都属于古体诗,这些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语言既高古而华丽,今天的我们想写出这样风格的古体诗,难度相对大些。那么近体诗就好些吗?也不尽然,但近体诗篇幅短小,筀初学时容易上手。就像我们打拳一样,开始学的都是基本的套路,等到把这些套路用熟了,自然就能进行变化。近体诗的绝句包括五绝和七绝。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五绝的格律。先举个简单的例子:马诗(唐李贺)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甚至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背过。这是一首五绝,全诗只有20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有两个因素:一是押韵,二是平仄调和。我们先来说一下韵,古人的近体诗,一般用的是《平水韵》,大家到网上可以搜到这个韵表。现在人提倡用《中华新韵》,也就是按今天汉语拼音的四声编写的韵表。不管我们今天的创作用什么韵,但因为我们是传承古典诗词,所以都有必要对《平水韵》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平水韵》表和《中华新韵》表。现在我们来看这首五绝,它的第一句不入韵,第二句押的韵是“钩”,第三句不押韵,第四句押的韵是“秋”。“钩、秋”两个韵在《平水韵》的下平“十一尤”里,在《中华新韵》的“七尤”里。我们再看平仄: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大漠”是仄仄,“沙如雪”是平平仄,句尾仄收;第二句“天寒”是平平,“白屋贫”是仄仄平,句尾平收;第三句“柴门”是平平,“闻犬吠”是平平仄,句尾仄收;我们再来看句子的平仄:第一句“湘山”是平平第二句“桂水”是仄仄第三句“露重”是仄仄第四句“风清”是平平千岭树”是平仄仄,结尾仄收;九秋波”是仄平平,结尾平收猿声绝”是平平仄,结尾仄收月色多”是仄仄平。结尾平收第四句“快走”是仄仄,“踏清秋”是仄平平,句尾平收。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们来看下一首:泊湘口(戴叔伦)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不押韵,第二句押的韵是“波”、第三句不押韵,第四句押的韵是“多”。这首诗押平水韵的下平“五歌”韵。2、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五绝的两种样式:一是仄起仄收式,一是平起仄收式。这也是五绝的“正格”,那么五绝还有“非正格”的吗?有,那就是首句押韵。首句押韵式,在这里我们先不讲,你们先把这正格掌握了,写熟了,非正格也自然就会了。大家要问了,古人怎么就这么呆板啊,这二十个字,不是平,就是仄,难道就没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吗?当然有,古人也不是就这么不讲道理,能通融的地方也可以通融。比如: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