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专业化经济和分工经济第一节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一、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斯密特别强调了劳动分工所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提出了分工和自由竞争是能够使人民给自己改善自己的境遇的重要观点。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所说,“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这句话现在仍然完全正确。显然,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的重心是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人们关于专业化水平的模式的决策决定分工的水平,社会分工水平和模式决定市场上的供求,而各种经济现象都与分工的水平和模式有关。但是自瓦尔拉斯、孟格尔和马歇尔之后,经济分析的重点转向价格制度分配资源的功能。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有两部分,一部分用边际分析研究需求与供给。这种分析以纯消费者与厂商的绝对分离为基础,所以社会的分工结构是外生给定的,以角点解为基础的个人选择专业的水平和模式无关,因而不能用该方法进行分析,而供求也与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决策无关。另一部分是继承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分工和专业化对经济发展和和对技术发明的意义。但是这部分理论的分析过程却没有任何数学分析。严格说来,边际分析是以内点解为基础的古典数学规划方法,而研究专业化和分工需要当代分析角点问题的非线性或线性规划方法。内点解是指所有决策变量都不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解,而角点解是指某些决策变量会取其最大或最小值。马歇尔用边际分析研究供求及价格的方法成为当代的主流经济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由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对与分工结构有关的总量需求及种种宏观现象无能为力,所以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家发展出种种独立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所谓宏观经济现象,萨谬尔森在战后把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作为微观经济学,而把凯恩斯等人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放在一本教科书中,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的结构。但是萨谬尔森把马歇尔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洞见弃之不用,因而使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专业化和分工的研究在当代主流学派中不再有地位。战后,由于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现象,所以有发展出一套与微观经济学互相独立的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理论。60年代以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不能解释厂商的出现,不能解释交易费用的意义、财产权的意义又发展出交易费用经济学和新企业理论。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策论开始进入主流学派,它被广泛用来研究内生交易费用。80年代以罗森、贝克、杨小凯、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重新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他们发现,一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内生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决策,然后来分析市场和价格制度如何决定全社会分工水平,则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缺点就可以彻底克服。他们以超边际分析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可以将很多发展和贸易现象解释为分工演进的不同侧面,可以解释企业的出现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均衡意义,可以解释交易费用台和制度对分工和生产力演进的意义,可以解释货币出现,景气循环等宏观现象。下面我们用图形来说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在分析框架上的区别。首先用图1-1a来描述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图中有数字的二个圆圈代表两个纯消费者,他们不生产,只消费,而有x,Y的两个圆圈代表两个分别生产x,y产品的厂商。图中的实线代表厂商生产的产品,而虚线代表消费者卖给厂商的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在这个框架中,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卖给市场,而纯消费者由于自己不生产,所以所有消费都要到市场上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