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培养目标:系统掌握中国哲学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前沿学术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文资料进行专业学术研究。主要课程和学位论文要求成绩达到优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基本学制: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至年。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共同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教研室)对研究生培养进行集体指导。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研并重的方式。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学分。必修课不少于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学分,学位论文学分。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指导教师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国哲学史各历史时期的哲学,着重研究宋明理学及江西古代儒学、佛教、道教,推进中国哲学学科建设。杨柱才教授苏树华教授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促进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杨雪骋教授赖志凌副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问题和文化问题,促进当代哲学文化理论建设。尹星凡教授中国人生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生哲学问题,总结人生哲学理论。郑晓江教授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家及政治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智慧和理论。张仁木教授赖志凌副教授三、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职称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英语、考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试专业核心中国哲学研究全体导师考试西方哲学研究★孙增霖副教授考试级开始双语哲学方法论尹星凡教授考试39/9课中国哲学史通论全体导师考试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尹星凡教授考查宋明理学杨柱才教授考查世纪中国哲学研究杨雪骋教授考查中国人生哲学史郑晓江教授考查中国政治思想史张仁木教授考查中国佛教哲学苏树华教授考查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赖志凌副教授考查江右哲学全体导师考查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二外、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体育类考查至少选修一门跨学科的专业课程考查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文献综术、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学术论文(外语)四、必修环节开题报告(学分):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开题报告之前至少阅读篇国内外重要文献。在文献综述中对前人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就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论证。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要在专家组会上宣读和答辩,然后决定是否通过。学术活动(学分):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次学术活动(其中做一次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活动后提交字以上的小结,并按相关规定填写相关表格。硕士生必须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实践环节(学分):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社会调查或管理实践或勤工俭学,以提高适应能力。实践环节工作量为学时。在正规高校担任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外语学术论文(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的英文学术论文(字以上)。五、学位论文发表论文要求: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线)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如论文尚未正式刊40/9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学位论文形式:学术性论文。由中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已发表文章目录等部分构成。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科研能力以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来体现,具体要求:、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