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密┉┉┉┉┉┉┉┉┉┉封┉┉┉┉┉┉┉┉┉┉线┉┉┉┉┉┉┉┉┉┉试卷类型:苏州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建筑史试题使用专业年级建筑考核方式:考查共2页题号合计得分中国近代建筑史试题:一、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选题(备选)1、上海石库门住宅的产生与演变;2、近代多层、高层住宅的案例分析研究;3、近代别墅建筑案例分析研究;4、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传入与演变;5、近代教堂建筑的传入与演变;6、近代教堂建筑案例分析研究;7、近代教会学校的产生与发展;8、近代教会学校案例分析研究;9、近代工业建筑与现代建筑技术体系的相关性分析;10、近代咨议局案例研究分析;11、哈尔滨近代“中华巴洛克”建筑分析研究;第2页12、福建碉楼建筑案例分析研究;13、现代建筑技术体系转型研究;14、西方近代建筑思潮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15、西方教会建筑的中国本土化努力;16、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师研究分析;17、在华西方建师研究分析;18、近代建筑事务所研究分析;论文题目可以从中选择,也可自拟,但要符合课程内容。二、论文写作格式(1)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简练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必要时可以附加题名。(2)摘要: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中文,字数为200字左右。(3)关键词: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5个词汇内,空格隔开。(4)正文:正文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便于读者查造的一次性文件(作者直接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6)A4纸单面打印(7)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1月6日第3页┉┉┉┉┉┉┉┉┉┉┉密┉┉┉┉┉┉┉┉┉┉封┉┉┉┉┉┉┉┉┉┉线┉┉┉┉┉┉┉┉┉┉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传入与演变摘要: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外廊式建筑的定义,重点阐述了近代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传入、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从建筑风格、立面造型及空间组织等方面对各时期外廊式建筑进行分析,并以鼓浪屿及泉州的外廊式建筑的演变为例总结出当代研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意义。关键词:外廊式建筑发展演变1、中国“外廊式”建筑概况近代外廊式建筑又被称为“外廊样式”或者“殖民样式”,指的是16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来到殖民地后,结合当地气候产生的一种带有“外廊”的建筑形式,常具有欧洲本土建筑的风格特点。藤原照信先生在《外廊样式——中国近代的原点》一文中提出“外廊式”建筑的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最初产物,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开端。而中国近代的“外廊式”建筑定义可归纳为(1)时间上出现于19世纪中叶;(2)外廊是这一建筑样式的决定因素。外廊由石材和混凝土建造,这些材料和建造工艺都非本土所固有,有时需从国外引进;(3)外廊带有文化上的含义,即外廊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廊”很早就被运用在我国各等级的封建礼制传统建筑中,而这里主要是探讨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传入与演变。2、近代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传入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传入是由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扩张造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由此开始受到全面冲击,近代化过程被迫开第4页始,最早进入中国的洋式建筑便是外廊式建筑。其传入中国的最初地点是广东,这与其优越的海上交通及濒临东南亚殖民地有关。中国现存最早的外廊式建筑是香港三军司令官邸。最能代表外廊式建筑在中国产生之最早形态的是广州的十三夷馆。从图中可以看出,最早传入的外廊式建筑虽受西洋风格的影响,但表现滞后于西方本土的风格。如1850年建的十三夷馆采用的是18至19世纪初英国流行的乔治亚时期的建筑样式,滞后30多年。3、19世纪末以前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被动输入阶段)3.1外廊式建筑的特点这段时期外廊式建筑在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其设计者多以牟利为目的的来华洋商,很少甚至没有专业建筑师参与,所建建筑缺乏考究的细部和法式,其“舶来”特性显而易见。这类建筑一般为一层或两层的砖石结构建筑,体量比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大,外观变化较少且清晰。建筑屋顶的各边缘笔直而无举折,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