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76例的护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76例的护理作者邱雪梅【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临床7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中药鼻饲、中药灌肠、按摩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中药鼻饲、中药灌肠的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76例肠梗阻患者除3例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最佳方法,疗效迅速,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它可以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护理肠梗阻是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它不仅引起肠壁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中医属关格、肠结范畴。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们对7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76例肠梗阻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30-90岁,平均472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超、线检查确诊。12方法121一般治疗给予禁食、禁水,有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方法,并注重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常规应用抗生素。122中药治疗处方厚朴、枳实、桃仁、赤芍、大黄、菜菔子、黄硝,剂量随患者年龄、体重有所不同。①经胃给药法方剂水煎去渣浓缩至200-250,每次取汁100-120,经胃管注入,夹闭胃管2,2次;②经直肠给药法方剂水煎去渣浓缩至200,保留灌肠,1次123按摩麻痹性肠梗阻、不完性肠梗阻患者可在腹部作双侧顺时针方向按摩。2结果除3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其余均能在24内梗阻缓解,10天内顺利出院。3护理31基础护理①保持病房安静,床铺整洁干净,内衣柔软舒适,做好生活护理;②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取半卧位并协助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③妥善固定胃管,加强巡视,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至关重要;④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禁食期间口腔护理2次,呕吐后温水漱口,保持面部、口腔清洁,便后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⑤准确记录24出入量、呕吐物量、胃肠减压量;⑥准确给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32心理护理因发病突然,腹痛难忍和担心预后,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士应热情询问不适,给予患者各种关怀,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随时向患者反馈医疗信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安情绪,聆听患者述说,加强护、患沟通;33病情观察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颜色;②观察皮肤弹性及电解质指标,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③观察治疗后腹痛、腹胀有无缓解及排气、排便情况;④观察胃肠减压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量;⑤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量。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4-28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且出现持续性疼痛、压痛、反跳痛,脉率加速,血压下降趋势,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34中药胃管注入胃管注入中药前先抽空胃内容物,缓慢注入,注入前将药液加温至43-45℃,此温度有利于肠管吸收,促进肠蠕动[1],若过凉易引起胃部不适感。注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胃管致患者不适。35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并涂擦肛门,轻轻插入15-20,灌肠中药不超过200,肛管要细,低压缓慢流入,灌肠结束3患者平卧,3后改右侧卧位,促进中药到达结肠深部,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嘱患者尽量忍耐,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尽量保留30以上再行排便,使中药充分与结肠粘膜接触,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2]36饮食护理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宜少量多餐,病情好转渐进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食山楂、柿子及粽子等易致肠梗阻食物,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不宜剧烈活动。4讨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最佳方法,疗效迅速,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它可以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