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VIP免费

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_第1页
1/6
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_第2页
2/6
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_第3页
3/6
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2)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3)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谦词十族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使用过程中就难免出现错误。如果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辨析它们意义的不同和用法的区别,那么错误就可以避免。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①拙笔:称自己的文字和书画。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②拙见:称自己的见解。③拙著:称自己的作品。④拙作:同拙著。⑤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①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②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③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④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如:小可不才。⑤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如:小人不敢。⑥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⑦小店:称自己的店。⑧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①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愿献薄技。②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③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④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这一次。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①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贱姓王。②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③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