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干燥部(一)干燥部的作用和组成干燥部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是继压榨部之后进一步脱除湿纸水分,同时提高纸的强度、增加纸的平滑度和完成纸的施胶。一般造纸机的干燥部都采用双缸排列形式根据不同纸种在干燥部的收缩,干燥部的烘缸对一般的纸种可分为2~4组,并根据此配用干毯数量。每张干毯设置有相应的导毯辊、校正辊和张紧辊。为降低干毯中的水分含量,设有烘毯缸。此外,干燥部还配备有通风罩,防止热损失,中、高速纸机还有引纸绳装置和回收系统。在干燥部的末端,通常设置1~2个冷缸。干燥部是分若干个组传动的。各组之间的速度可以用机械或电气的方式无级调节,以适应纸幅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生产薄型纸类的自接造纸机,常采用只有一个大烘缸的干燥部。(二)烘缸、烘毯缸及冷缸的结构普通烘缸的结构如图11-52所示,是由优质铸铁加工而成的薄壁圆筒,表面磨光,有的甚至表面镀铬,象镜面一样光滑。烘缸筒体的两端有两个带轴径的端盖,传动侧的轴是空的,轴头上镶有汽头。在缸内装有冷凝水排除装置。图11-52烘缸1-缸体2-工作缸盖3-传动侧缸盖4-虹吸管5-进汽头6-齿轮7-轴承8-人孔盖9-罩板结构说明烘缸筒体和缸盖用螺栓紧固。为严格密封,筒体和缸盖的法兰间有石棉橡胶垫或石棉绳,相接处的表面上涂抹铅丹。为了减少热损失,缸盖用罩板盖住。在烘缸操作侧缸盖上开有人孔,以便安装,检修冷凝水排除装置。大多数长网造纸机所用的烘缸直径为1500毫米。烘毛毯在结构上除不具备传动齿轮外其余基本上与烘缸相同,故烘毯缸全靠干毯来带动旋转。对于使用干网的干燥部,一般不设置烘毯缸。冷缸在结构上和外形上与烘缸基本相同,只是缸内通入冷水,一根水管从传动侧插入,一直到操作侧。管上均匀分布的喷嘴,水经喷嘴进入冷缸,水用戽斗排出。(三)烘缸的进气和冷凝水排除装置烘缸内冷凝水的连续而均匀的排出,是造纸机干燥部正常而高效运转的条件之一。这是因为烘缸内的冷凝水一方面有碍于新蒸汽进入烘缸后的热传导,水层越厚热阻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冷凝水的重量将导致烘缸传动负荷增加。纸机车速不同,缸内冷凝水的存在形态亦不同。当纸机低速运行时,水受重力作用而聚集于缸的底部。随着烘缸转速提高,水和缸部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聚集于下方的水被带起,凝结水开始在底翻动。当车速再提高时,摩擦力增大,使水扬起,但这时还不能形成足够的离心力,故一般大到水平以上45°时,再降落下来。当车速提高到能使水产生足够大的离心力时,水就会成为一个附着在烘缸内壁的水环,随缸传动。烘缸冷凝水环的形成,还和冷凝水量有关。由此可见,不同车速的纸机应采用不同形式的冷凝水排除装置。常用的冷凝水排除装置有如下几种:1.戽斗式戽斗式排水装置入图11-53所示。戽斗是呈蜗线形的中空铸铁管,其截面呈矩形,固定在烘缸内传动侧缸盖上,可以随着烘缸传动将缸内的水舀出,经过轴头和进汽管之间的环隙排出缸外。这种装置仅适用于350米/分以下低速造纸机。图11-53戽斗式排水装置1-缸体2-戽斗2.固定虹吸管简单固定虹吸管通常用于低速造纸机,而带吸水头的固定虹吸管(图11-55),可用于车速大于250~300米/分的中速造纸机上。它是利用缸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排水管线终端的压力,即在压差作用下借虹吸作用把烘缸内冷凝水排出的。固定虹吸管沿烘缸转动方向偏转约15~20°安装,管头距烘缸内壁2~3毫米或稍远一些。图11-55有吸管接头的固定虹吸管1-吸水管接头2-进汽管3-冷凝水排出管3.旋转虹吸管旋转虹吸管排水装置如图11-56所示,它适用于车速大于400米/分以上的高速造纸机。由于排水时要克服转动虹吸管产生的离心力,故需比固定虹吸管大一些压力差才能把水排出,缸内和冷凝水管之间的压力差不得小于19.6~29.4千帕。旋转虹吸管内部支承架固定在传动侧缸盖上,并随烘缸一起回转。虹吸管端的吸头与缸壁靠近(约1.25~2毫米),并将同一传动组烘缸内所有的吸口位置安装在同一方向,这样停机时可将吸头全部停在垂直位置,以方便排水。图11-56旋转虹吸管1-缸壳2-人孔盖3-人孔盖压条4-操作侧轴承5-操作侧缸盖6-凝结水排出装置(旋转虹吸管)7-传动齿轮8-蒸汽接头9-传动侧轴承说明在旋转的虹缸传动侧轴头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