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卷第2期0200年3月第四纪研究QUATERNARYSCIENCESVol.20,No,2Macrh,2000中国第四纪地层’刘嘉麒刘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国第四纪沉积类型及第四系的划分,并与国际第四系划分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泛,种类繁多,以陆相沉积为主。按其成因主要有风成黄土堆积、河一湖相沉积、冲一洪积堆积、冰川沉积、洞穴堆积、风化壳残积(红土)、火山堆积和海相沉积等。各种沉积物都有很好的剖面,尤其是黄土和河一湖相沉积更为连续完整。按中国第四纪地层发育的实际情况,第四系的底界应置于松山一高斯极性转换界线(M/G,2.6MaB.P.);第四系内部划分为更新统(Q户和全新统(Q户,界线在11()00aB.P.。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下、中和门个阶(Q。,,Q、,Q护,QoZ/Q。.的界线为布容一松山极性转换界线(B/M,0,78MaB·P·);Qp3Q/pZ的界线为末次间冰期的起始时间(0.128MaB.P·a)主题词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四系底界第四系划分1引言地层是地学研究的基础,它真实地记录了地史时期所发生的一切变化,是探讨地球演变、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的档案库。第四纪地层,包括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沉积物,是研究全球变化,特别是古气候环境的有力支柱。对地层进行准确而精细的划分是深化第四纪研究的需要。传统的第四纪地层是按照系、统、阶的体系划分,这样比较客观、明了,但不够精细。近年来的趋向是向精细发展,例如,对深海沉积物采用氧同位素阶(MIS:miarneisootpesagte)划分,从2.6Ma前至今已划分出!04个阶〔’}。对陆相黄土沉积序列至少划分出37个黄土一古土壤旋回2[],实际上相当于74个气候阶段,也可以称黄土阶。陆相与海相地层是可对比的,这样的第四纪地层划分比以往精细得多,不需要强调是二分还是四分。不过这种划分主要用于古气候研究,不大适应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的划分。所以人们在注意地层的精细划分同时,仍然重视地层的传统划分。国际《地质年表沪]到1998年已修改5次;中外第四纪科学工作者历来重视地层的研究,从20世纪20一30年代起就建立了一些第四纪地层并提出了划分方案,如1924年G.B.Barbour把泥河湾盆地中处于三趾马红土之上、黄土层之下的一套河一湖相沉积物称为“泥河湾层”叭德日进等根据动物化石将其确定为早更新世,使之成为中国北方下更新统的标准地层仁5]。与此同第一作者简介:刘嘉麒男58岁研究员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学专业卜mial:hujq@igca妇gcas.ac.c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894170)资助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批准号:KZ951一Al礴02一06)和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批准号:95一预一0)2000刃卜一4收稿,2000刁l一16收修改稿第四纪研究2000年时,德日进和杨钟健对晋陕地区的黄土进行了调查,把保德红粘土之上、马兰黄土之下的黄土划分为A,B,C3个带叭后来,刘东生于1959年提出新黄土和老黄土的概念v[],接着又提出一套黄土地层划分方案,即从下至上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分下、上两部分)、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8[],这种分层一直延用至今,为中国的第四系研究打下了基础。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的第四系研究广泛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种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几乎都建立了地层层序和划分方案,周慕林等撰写了《中国的第四系少l;张宗枯等编制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图,并对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o〕;杨子庚等领导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6”项目中国工作组,对中国的第四系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并与国际第四系进行了较详尽的对比。’」。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第四纪沉积类型复杂多样,且存在着区域上的差别,因此对第四系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方案。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为了便于对比和与国际接轨,把中国的第四纪地层工作作个简要的回顾,统一划分方案,抛砖引玉,供同行们参考,推动中国第四纪地层研究深人发展,这便是本文的主要动机。受篇幅和知识的局限,肯定有挂一漏万等问题,恳请读者批评指正。2中国的第四纪沉积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I’2〕,大部分陆地表面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即使在老地质体出露的地方,也有第四纪的风化物依存其上,它们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大部分空间是在第四纪的土地上。从陆地到海洋,大部分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在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