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我国货币政策实践《货币银行学》2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定义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构成要素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标与工具间的内在、因果联系货币政策效果3二、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一般把物价水平的年上涨率控制在2%~3%的范围内作为目标。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大多数国家将失业率低于5%作为充分就业看待。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指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支出大体相抵。4二、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冲突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认为,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间的这种关系表现为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二者间的组合上存在着三种选择: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将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幅度以内。5二、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对立的,这一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二者间是矛盾与冲突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虽然有时也会出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并存,或是经济萧条与物价上涨并存,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6二、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由此带来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会扩大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可能同时带来对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从经常项目来看,经济增长会使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从而导致贸易差额项目的恶化。从资本项目来看,为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投资,因而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外资流入的增加,这样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状况将会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经常项目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7二、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相机抉择是指根据经济形势的要求,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在经济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通常会选择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为主要目标。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会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优先目标。若一国在对外经济项目中出现严重问题,则会选择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8二、货币政策及其目标逆风向行事所谓逆风向行事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以引导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它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单一规则行事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根据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某一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在上下浮动不大的范围内具体把握。9二、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比率。借助于存款准备率与派生存款的倍数间的负相关关系,中央银行在需求过剩、信用膨胀时期可提高存款准备率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在需求不足、信用紧张时期,中央银行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以放松银根,加大货币供给量。10二、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业务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票据提供的资金融通。再贴现业务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再贴现率的变动向市场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告示效应融资成本效应结构调整效应11二、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