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导向的应用型专业高等教育认证体系研究”成果公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由天津理工大学孙春玲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导向的应用型专业高等教育认证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EIA080278),日前通过了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一、内容与方法(一)内容创造人力资本价值是应用型专业高等教育的主要成果,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是提高应用型专业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直接表现,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和评判的依据。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即实现专业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生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运行的最终目标。本课题从高等教育对于人力资本开发的经济功能着手,建立更加完备、规范、具有完整理论依托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以下简称专业认证)体系。本课题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分析,为我国各项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移植提供根本性保障,从而建立更加完备、规范、具有完整理论依托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专业教育评估改革的需求,推动应用型专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个部分:1.构建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力标准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人力资本价值评价出发,实现“人力资本价值”与“执业能力”,“执业能力”与“基本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转换和相互影响,进而不断引导专业人员能力的提高和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针对应用型专业的多样性,选取工程造价专业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建立该专业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能力规划。2.构建专业认证制度框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连续性出发,分析论证执业资格制度与专业认证制度之间的关系。在新的理论视角下,建立专业认证制度框架与运行模式。3.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组织治理(Governance)模式。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和民间组织、高校权力能源释放的认证组织治理模式。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放开一部分高等教育评价权力,顺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组织及高校逐步发展壮大,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应充分发挥专业组织及高校科研的主动性,与政府一道行使提高应用型专业高等教育质量的职责。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实现政府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认证制度的作用,实现认证体系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作用。(二)方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论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主要应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专业高等教育认证的现状、经验及教训。2.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某专业人员执业能力。3.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评价的能力分析方法:某专业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能力规划。4.结合雇主需求的功能分析法:三阶段、三层次的能力标准体系设计。5.制度创新研究方法:构建认证制度体系。6.治理理论研究方法:构建认证组织治理模式。二、结论与对策(一)构建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力标准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的探讨1.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根本目标——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专业认证制度作为一个在不同专业或国家广泛采用的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其最终的目标即实现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那么,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作用机理是如何实现的呢?本课题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价值管理理论对于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的形成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专业认证制度正是通过相应制度的设计及实施,将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实施于专业教育阶段的价值管理模式。2.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力标准与专用性人力资本形成途径驱动因素的关系在整个职业生涯阶段,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是通过不同阶段专业能力标准体系来构成的。图1简要的归纳了在整个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全生命周期内,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的形成过程。图1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能力标准体系的形成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