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千米,年该工程输送天然气已达120亿立方米。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3题。1.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②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③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较短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解析: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与轮南至上海的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答案:C2.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有助于把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答案:C3.年同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会出现的变化是()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③煤炭的消费量将会大幅度下降④天然气的消费量的增长幅度最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读图表数据可知,年煤炭仍然是我国消费的主要能源,虽然其消费比重降幅最大,但并不代表其消费量会大幅下降。答案:D年7月28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4~5题。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解析:注意读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答案:B5.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D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6~7题。6.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7.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解析:川、渝地区地势起伏大,处于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调水变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增加下泄水量。答案:6.D7.A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8~9题。8.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A.服装业B.电子信息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D.金属冶炼业解析:东陇海线产业带交通条件优越,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成本低廉,对苏南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业、玩具业等)的吸引力非常大。答案:A9.下列有关协调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