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专业技能培训科柳运景第一章燃烧第二章火灾扑救1.燃烧的本质与现象2.燃烧的条件3.燃烧的分类1.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灭火剂3.灭火器和消防设施第一章燃烧第一节概述燃烧,就是平常所说的“着火”。一旦失去对燃烧的控制,就会发生火灾,造成危害。一、燃烧的本质与燃烧现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是燃烧现象的三个主要特征。根据这三个特征,可以区别燃烧现象与其他现象。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第一章燃烧首先,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虽然同时发光、放热,但这并不是一种燃烧现象,因为它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产生新物质,而只是由电能变为光能的一种物理现象;又如铁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生成新物质氧化铁,但这反应不激烈,虽然放热,但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反应产物发光,所以也不是燃烧现象;而像煤、木炭点着后即发生碳、氢等元素的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热、发光,这就是一种燃烧现象。第一章燃烧二、燃烧的条件(燃烧三要素)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可燃物一般说来,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物。可燃物既可以是单质,如碳、硫、磷、氢、钠、铁等,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棉花、纸、汽油等。可燃物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及种类上讲,绝大部分可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第一章燃烧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易燃固体、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三大类。一般来讲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次是固体。严格地讲,可燃物与不燃物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铁和铜在常温、常压下不能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能燃烧。赤热的铁、赤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剧烈燃烧,但一般还是把铁和铜作为不燃物对待。2.氧化剂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严格地说这样叫不甚合理,因为它们不是“帮助”燃烧而是“参与”燃烧。)第一章燃烧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点火源的种类很多,如:(1)明火生产用火,如用于气焊的乙炔火焰,电焊火花,加热炉,锅炉中油、煤的燃烧火焰等。非生产性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炉灶火等。(2)电火花如电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短路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等。(3)冲击与摩擦火花如砂轮、铁器摩擦产生的火花等。(4)聚集的日光(5)已经燃烧的物质,就可以成为它附近可燃物的点火源。第一章燃烧三、燃烧的分类1.按着火方式分,可分为两类:强制着火(点燃)和自发着火(自燃)。(1)强制着火:可燃物直接接触外部能源(即点火源)引起的燃烧。在接近点火源处,局部开始燃起火焰,然后向四周传播。(2)自发着火: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情况。受热自燃一般也需要外部提供一定的能量,但是提供能量的方式与强制着火不同,点火源并不与可燃物直接接触,不是局部地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而是间接地、整体地加热可燃物,从而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本身自燃不需外界提供能量,而是靠可燃物本身内部的某种过程(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提供能量,使其温度升高而自发着火。第一章燃烧2.按燃烧时可燃物的状态分,可分为气相燃烧、液相燃烧和固相燃烧三类。(1)气相燃烧:燃烧反应在进行时,可燃物和氧化剂均为气相。其特征是有火焰产生。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2)液相燃烧:燃烧时可燃物呈液态,(注意:并非液体燃烧)。大部分液体燃烧是通过蒸发分解成可燃气体,呈气相燃烧的,只有某些液体在高温状态下直接发生燃烧。(3)固相燃烧:燃烧进行时可燃物为固相。其特点是:没有火焰,只产生光和热(阴燃)。某些固体在燃烧时呈气相燃烧,而某些固体在燃烧时,既有气相燃烧,又有固相燃烧。第二章火灾扑救第一节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之一),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