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和政县位于临夏州西南部,距省城兰州120km,州府临夏30km,辖5镇8乡,12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960km2,总人口20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95万人。和政县地处甘肃省中南部二阴地区,气候高寒阴湿,自然人文景观较为丰富,有松鸣岩4A级景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观十余处,县上提出了建设“旅游型”城市的总体设想和发展思路。为保护旧城区,拓展新城区,美化环境,改善城区基础设施,增强县城辐射带动功能,提出对清水河实施涵洞建设工程。广通河上游称之为牙塘河,是和政县境内的最大河流,属洮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太子山北麓,源地高程3600m,自西向东北流经和政县、广河县、在三甲集五户注入洮河,河流全长88.5km,平均坡降1.2%,流域面积1573km2,以三甲集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523km2计算,多年平均流量11.3m3/s。清水河是牙塘河的一级支流,由甘沟和卜家沟两支流汇合而成,在县城南边缘呈西向东汇入牙塘河,主沟长约10.45km,平均比降1.93%,以县城跨沟渡槽断面控制,集水面积20.5km2,多年平均流量0.1m3/s。清水河位于县城前川居民小区的南侧,将老城区与规划的新城区分开,在城区段干沟长约1000m,最宽处100m,最窄处50m,最深处13m,由于沟深坎陡,土质疏松,逢遇暴雨岸坎塌陷严重,对左岸县城新建居民小区已构成威胁,加之沟内常年无水或少水,缺乏治理和管理,现已成为垃圾、污水沟。为改造城区自然环境,拓展城区建设用地,提出将城区近1km的河道改为涵洞,以连接新老城区,拟在西起张家庄桥,东至冯邓家河滩沟道1000m河段内,按百年一遇过洪流量100m3/s设计,修建高4.5m,宽5.0m的涵洞排洪方案。涵洞建成后,通过土方回填,将两岸土地连成一片,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120多亩,以达到城区统一规划,美化环境,有序发展的目的。2设计标准2.1工程等别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及CJJ50-9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和政县为四等小城市,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从城区发展总体规划考虑,由于本工程置于河道内,为确保县城安全,满足城区发展需要,将县城等别由四等提高到三级,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洪水设防。2.2设计标准清水河涵洞工程按清水河百年一遇洪水流量进行设计,设计流量为120m3/s,CJJ50-92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建筑物等级按为3级设计。依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Ⅷ,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建筑物按Ⅷ度地震烈度设防。3涵洞工程布置3.1涵洞线路布置本次在1∶1000地形图上定线,涵洞线路拟在西起张家庄桥,东至冯邓家河滩河段顺河布置。涵洞进口设在广渠渡槽上游105m处,进口段采用喇叭口型式,两侧以挡土墙与两岸平顺相连,进口段长·设计与研究·清水河防洪涵洞断面设计方案比选收稿日期:2011-11-16作者简介:任建峰(1981-),男,甘肃靖远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任建峰(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为改造城区自然环境,拓展城区建设用地,提出将和政县城前川居民小区南侧的近1km清水河河道改为涵洞,以连接老城区与规划的新城区,使城区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对4种涵洞方案分别从经济、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做出合理选择。关键词:城市防洪;涵洞;断面设计;清水河;和政县城中图分类号:TV6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144(2011)12-0037-03第47卷第12期2011年12月甘肃水利水电技术Gansu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TechnologyVol.47,No.12Dec.,201137··50m;洞身在105m处穿和广渠渡槽右侧第一跨,线路在距进口265m处,洞线沿河势转向左岸,转弯前后两段夹角为169°,转弯以后段长415m,涵洞洞身总长680m;出口位于达木材加工厂下游端,出口采用喇叭口型式,两侧以挡土墙与两岸平顺相连,出口段长20m,涵洞含进出口总长750m。3.2涵洞纵断面设计该河段天然纵坡为1/40,涵洞设计不改变天然河道纵坡,全程采用河道天然纵坡1/40,以使在中小流量时,水平平稳,水平衔接良好。涵洞进口设计高程为2132.80m,出口设计高程为2115.8m。4断面设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