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古文化保护姓名:黄坤班级:土交1201学号:201254435西安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及古文化保护西安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代在西安建都,其发展过程所构建的城市格局,蕴含的文化魅力演化成西安的城市格局。西安不仅是著名的古城,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科技基地及交通枢纽城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全市经济年增长率为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500美元。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刺激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涌入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表现为人多地少,车多路少,需大于供的基本矛盾,再加上古城的保护对于道路的限制使得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如何在保护好古文化的同时解决好交通问题,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西安城市交通现状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墙的道路网继承了唐代“棋盘”式的网布局结构,明城墙外的道路道路网结构以环状加放射状为主要形式,逐步形成了正在不断完善的以东西五路和南北大街为两轴,以围绕明城墙的环城路、二环路、三环路以及绕城高速为4条环线。西安城市道路网现状如图1所示。截至2006年6月底,西安市区道路网总长度为1410km,其中快速路(不包括建设中的三环)82.08km,主干道路456km,次干道路280km,其余为支路。西安市现状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如表1所示。表1西安市现状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分类总长度/km比例/%快速路82.085.82主干道45632.4次干道28028019.86支路591.9241.据测算,目前西安市三环内区域出行总量接近600万人次P日,其中一环内区域以5%的面积发生了120万人次的出行(三环总出行的21%);二环以内区域以总面积的33%覆盖了近55%的人口数和60%左右的居民出行总量。另据统计,截至2005年,按照国际上公认的都市化地区一小时时间圈内可达到西安中心区的人口为1261.7万人。西安中心市区的中心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伴随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中心交通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丰富历史人话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价值是永恒的,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打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才能显示出西安的优势。但是古城保护对交通产生的负面影响,交通状况不好对城市引进域外资本不利,削弱了城市对国际产生要素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安的经济发展。2.西安交通存在的问题(1)西安的城市布局形态成单中心聚团状,如图为西安市居民出行OD期望线图可以看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为蔓延式,从而金融商业、娱乐场所和城市的住宅日益向市中心聚集。这造成城墙范围内的城市活动,人口密度和就业岗位的高度集中因城墙的分割作用,这种活动趋于城区主要出入口干道的两侧。其结果,一是城墙内的城市活动对交通的吸引力增强,钟楼和城区成为全市交通的聚焦点,地段交通供求矛盾突出,但西安古城的保留使得交通矛盾最为突出的城市中心交通用地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路网格局不会大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安的发展;二是单核心城市布局及城墙对交通的阻碍,城区难以建设快速运输体系,城市中心区成为分割东西南北主轴交通体系的天然屏障。三是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关系不整合。目前,西安城区交通建设区位与土地开发的空间结构不一致,城市交通阻塞地段在城区,道路建设以二环为主。即使二环畅通,也无助于城区及主线上交通的疏散。(2)城墙内公路主干道规格不够,布局不合理,道路规格及标准不能满足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要求。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天天堵车的景象,主要行政部门过于集中,商业布局不合理,低廉、平方居民过多都是造成堵车的主要原因。其二次干道道路狭窄,路面崎岖不平,店铺分布不合理,占道经营严重,生活设施不全,这些道路不但起不到疏导交通的作用,有时还是牵制交通顺畅的绊脚石。(3)从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来看,效率低的交通方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效运输方式所占的比重趋于萎缩。占用道路空间资源较高的私人交通趋于增加,而占用道路空间资源少、运输能力大的公共交通运量增长缓慢。目前的道路交通供需平衡仅是一种低水平上的平衡。(4)现有的普通公交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