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规划原则道路结构要求路基路面农路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的绘制施工简介田间路、生产路简介农用田间路的规划原则道路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尤其要充分考虑地区土地利用规划远景发展要求;各级道路要做好衔接设计,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a)道路中心线以平直线为主,路长最短,联系简捷。b)道路坡度、转弯角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c)应与原地形、村、规划后的田、林、渠、沟等布局相协调,有利于田间生产管理。d)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农用道路类型及应用范围路面宽路基宽高出地面mm高度,m干道乡镇与乡镇之间干支沟渠汽车6—810—120.7-1.0支道村庄与村庄之间支沟渠汽车3—65—80.5-0.7田间道村庄与田块之间斗农沟渠拖拉机3—43—40.3-0.5生产路田块与田块之间农沟渠不行机动车辆1—21—20.3道路类型主要联系范围沟渠结合级别行车情况田间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路宽宜为3—4m。主要介绍4米宽的田间路。道路编号原则1、同片、同类道路统一编号;2、走向相同或相近的视为同一条路;道路转弯大于45度的视为两条路,分别标号;3、被国标等级公路、干路、支路、田间路、河道、桥梁分段的应视为两条路,分别标号;4、穿过村庄、保护地、林地、坟地等处的路应分别标号。228.2225.2井02井01222.0221.8221.5222.5222.8224.0224.2225.0224.5225.2226.0225.5225.3226.5227.2234.0233.4232.0232.4231.2230.6221.0221.8222.5223.5224.5225.2224.8227.0227.5227.8228.5230.0226.2226.4226.7225.8225.6225.4225.2226.6226.4229.5228.8228.2227.8227.4226.8229.8230.2231.5232.5233.4232.8562.4沟01234.4223.0225.5226.2226.8229.8229.2228.6232.0230.8230.0234.4229.0228.5226.5225.8225.2225.2232.2233.2233.6234.0231.2233.6234.0746.350KVA变0250KVA变01田间路平面布置示例道路布置的主要形式沟、渠、路:渠、沟、路:沟、路、渠:路基的一般要求路基应根据规划的田块地面高程,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边坡坡率表土的特征坡度密实的1:0.5~1:0.75中等密实的1:0.75~1:1.25松散的1:1.25~1:1.5注:上表中土的特征指土壤的密实程度,用δ表示最大值。护坡道、路肩的设计护坡道的宽度,至少为0.5~1.0米,并随着填方高度而增加,大致如下表所列。与行车道连接部分应设路肩。路肩宽度不得小于0.5m,一般为0.5~1.5米。填土高度≤3(m)3~6(m)护坡道最小值12路肩最小值0.52田间路横断面组成示例典型横断面示意图,要求表明材料,相关尺寸,相关高程的标注;绘制沟渠断面,标注尺寸及坡度。生产路横断面组成示例道路布置主要的交叉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路沟交叉:涵洞(圆管涵、盖板涵、倒虹吸涵路渠交叉:涵洞、农桥河道交叉:农桥路面设计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路面等级路拱坡度道路纵断面路面等级乡村路面类型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晴雨通车”的原则。路面结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砂石路面,路面基层厚度不得小于10cm,路面面层最小厚度为10cm。沥青路面、水泥路面按部颁标准执行。路面面层种类说明压实厚度(cm)红砖路面缺少砂石材料地区可采用红砖路面121.在开山的岩石路基上或在砂砾土路基上。102.在排水良好的路段上或平时车辆不多的路段。10~123.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路段或车辆较多路段。13~184.一般情况(路基为粘性土时,取高值,砂性土时,取低值。)12~18砂石路面路拱坡度田间路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选定,一般可采用2%~3%。土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坡度大1%~2%。田间路应根据当地降水与路面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及时将降水排出路面,保证行车安全。路面降水一般由路肩横坡和边沟排出。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或矩形。在土方路段,边沟的深度和底宽不应小于0.3m。边沟纵坡不得小于0.3%。纵向坡度1、纵坡一般不超过3%;2、个别地方最大纵坡度6%-8%;3、在穿越村镇或人畜力车特别集中的地段最大纵坡应不大于5%;4、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水排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