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建立四项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要站在农村工作全局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抓住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来推进,建立工程实施的长效机制促深化。**镇按照这一思路,在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四项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深入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启动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林业、畜牧、农技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镇情实际,制定下发了《**镇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镇政府全体职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党员代表等16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制定了工作行事历,确定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涉农政策、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技术、务工常识和公民道德等七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建立了镇领导包村,镇干部包社,村干部包户,专业技术人员包产业示范点,党员包抓贫困户的五包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二、创新培养方式,构建切实有效的培带机制。针对农村党员学历低、年龄大、在培训中听不懂、学不深、跟不上的实际,镇上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四化,确保培的效果。一是通俗化。在授课中通过电教设施、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地讲解了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劳务技能和农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力求把抽象难懂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提高党员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理解力和掌握能力。二是具体化。对中青年党员按所从事产业和所在村产业发展状况量身定做培训内容,制定个人培训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多样化。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的实际,采取集中学习、电化教育、座谈讨论、预约培训、结对帮带、上门指导等6种方式,深入村第1页共3页社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满足了不同党员的学习需求。四是人性化。面对60岁以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根据个人需要,指定专人上门送学。各村还为每个党员购买了专门学习笔记,定期调阅,评比检查。大部分农村党员都把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作为充电提高的好机会,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学习掌握新技术,力求掌握更多的技能,拓宽致富门路。同时,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带的效果。在村党支部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发展一项主导产业,措办一批实事,开展一次树新风教育,培养一批能人入党积极分子。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示范一项新技术,帮扶一名后进党员,提出一条好建议,履行一个岗位职责。活动开展以来,该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后进党员结成240多个帮扶对子,积极帮助后进党员解决在生产当中遇到的信息、技术、物资等方面困难和问题120多条;广大农村党员从关心本村发展出发,向村两委提出建议或意见100多条,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大部分党员向村党支部申请提出适合自己的岗位,积极为本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三、强化宣传引导,构建比学赶超的竞争机制。镇、村两级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公示栏、黑板报、简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使广大党员真正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是从根源上致富的必然选择,增强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镇党委从各村党员中经过评比,选拔40名事业有成的致富党员,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制作下发了《**镇致富党员风采录》,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党员,从而在全体党员中树立了当党员光荣,做富裕党员更光荣的理念,形成了争做致富党员,赶超富裕典型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党员实际及时给每个党员确定了年度增收项目和收入目标,变压力为党员自我发展的动力。通过支部与支部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剖析问题的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广大党员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的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各村结合制定20XX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