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系统统方方案案整整理理总总结结―――――约翰克兰闫明于2007年一、系统概述机械密封辅助系统应用:为保证机械密封正常使用、选用正确的密封辅助系统、增加如冲洗、循环、抗温、抗压、排渣、节流、润滑、防结晶、防介质泄漏等功能,改善机械密封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机械密封的正常运行。系统分类:系统介质冲洗PLAN01、11、13、14、21、22、23、31、41;外流体冲洗PLAN32、54;62缓冲液(气)循环系统PLAN52,72;隔离液(气)循环系统PLAN53A、53B、53C、54,74;收集与排放系统65,75,76。二、系统方案总结Plan01:1、概述:从泵的出口引出介质至密封的内部循环。2、循环:出口压力大于密封腔压力,靠压差形成循环;3、冷却:无冷却过程,应用于温度不高的环境;4、介质:泵送介质;5、应用:只能是适用干净、温度不高的介质。调整流量需要拆泵。不推荐用于立式泵,需保证充足的流量。6、检查:无法检查7、排气:灌泵的时候液位自然上升排出气体至出口。Plan02-1-环的封死的密封腔,机械密封里没有冲洗。1、概述:无冲洗液循系系统统方方案案整整理理总总结结―――――约翰克兰闫明于2007年2、循环:无循环;-2-;油,粘度大、含杂质、温度高的介质3、冷却:无冷却,用于温度不高的工况4、介质:密封腔内介质为泵送介质;5、应用:适合用于类似于高温渣。常用于高温性能好排气:腔体设计成锥形腔体利于排气,灌泵时液位上升气体自然从出口排出。Plan11用在于控制冲洗量、调整密封腔压力;应用于温度不高的环境;单封设计的方案,只适用于干净,含磨石性颗粒少的工矿的密封,如高温波纹管密封。6、1、概述:从泵出口引出,经孔板至密封,冲洗密封端面后进入泵腔。用来增加密封腔内压力,带走密封端面附近温度及杂质。密封腔内压力升高对控制轻烃类介质的汽化有好的作用。2、循环:靠泵出口和密封腔的压差循环。孔板的作3、冷却:无冷却过程,4、介质:泵送介质;、应用:5针对。也可用于52方案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孔板前后温差,温差大则需要清理孔板,当然真计算孔板尺寸和喉部衬套的结构尺寸,以保证足够的冲洗量和精确控制密封腔压。Plan13的6、排气:靠压差将密封腔内气体送至出口。7、检查:孔板堵塞是容内密封。介质温度较低的除外。优点:应用范围广、简单实用。缺点:温度高(没有冷却环节)、含杂质(易堵塞孔板)、扬程太高(孔板尺寸太小,容易堵塞)的情况下不适用。消耗功率大(部分泵送介质在出口入口间循环,占用了部分功率)。需要认力系系统统方方案案整整理理总总结结―――――约翰克兰闫明于2007年1、概述:从密封腔引出,经过孔板至泵进口;能有效降低密封腔内压力,密封腔内压力过高会影响密封的使用效果。2、循环:靠密封腔和泵入口的压差循环;3、冷却:无冷却,用于温度不高的环境;4、介质:泵送介质;5、应用:用在干净,含磨石性颗粒少的工矿。只用在泵腔不带喉部衬套的立式泵(密封腔压力=泵出口压力)。6、优点:因为不存在喉部衬套,颗粒易于沉淀到叶轮的方向,所以处理含有磨石性颗粒的工矿13方案略好于11方案。较高的密封腔压力可抑制它的汽化。7、缺点:8、典型应用工况:立式泵,与11、21等配合使用。9、排气:10、检查:孔板堵塞是常出现的问题,注意孔板前后温差,若温差大,则需清理孔板。当然介质温度较低的除外。*11、13、14方案不利于提高泵效率。部分泵送介质由出口进入密封腔和泵入口。Plan141、概述:11+13=14用于易汽化的立式泵时要控制密封腔内压力,避免密封腔内压力过低容易是介质汽化造成干摩擦。控制密封压力及流量关键在于根据出入口压差控制孔板数量及大小。2、循环:靠密封腔和泵入口、泵出口的压差循环。3、冷却:无冷却;5、介质:泵送介质;6、应用:最常用在立式泵。7、检查: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孔板堵塞,注意各孔板前后温差,没有温差有可能是堵了,介质温度较低的情况除外。8、排气:Plan21-3-系系统统方方案案整整理理总总结结―――――约翰克兰闫明于2007年1、概述:11方案加换热器就是21方案。开环冲洗方案,从泵出口引出,经孔板和冷却器至密封,冲洗密封端面后进入泵腔。2、循环:靠泵出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