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017·嘉兴期末]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打倒列强,除军阀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A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主张,故B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口号,故C项错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故D项错误。2.[2016·太原期末]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C.倡导“开眼看世界”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答案C解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A项错误;19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才提出进行变法维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开眼看世界,故C项正确;全面学习西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3.[2017·扬州期末]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主张()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C.“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D.“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答案B解析“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是顽固派的观点,与材料中“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中“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相符,故B项正确;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是维新派的观点,与材料中“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不符,故C项错误;主张革命,与材料中“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不符,故D项错误。4.下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B.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C.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答案A解析B项是魏源的贡献。C项中的《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而不是自己著作的。“开眼看世界”是指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故D项不符合其含义。故A项正确。5.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州》《孝经》,兼习策论。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教学内容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课内以学习数学、物理、地质学等为主,说明其教学内容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为主,故选B项。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课外要读⋯⋯”可知C、D两项错误。6.[2017·洛阳高二月考]“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②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维新思想宣传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一道反对变革政治制度,所以排除②,“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选B项。7.“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魏源B.林则徐C.李鸿章D.郑观应答案D解析材料主张在经济上同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