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民的美好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系列述评之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成为当前最响亮的政治宣言,点亮亿万人的梦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好政策相继出台,一幅幅温馨的图景在神州大地展开——“连涨”,退休老人领到更多养老金;建设保障房,低收入者喜迁新居;异地高考破冰,打响教育公平攻坚战;大病保险扩容,“因病返贫”忧虑渐消⋯⋯窗外,仍是春寒料峭。不断升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让人暖意融融。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国盛在于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作出庄重承诺。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要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居民收入倍增,能否尽快实现?蛇年春节未至,黑龙江、甘肃、江苏、贵州等省份就纷纷出台了各自的收入倍增计划。不少省份明确,居民收入增长不仅要“跑赢”,还要“跑赢”。广州把年增长目标下调至,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则上调至。地处西部的甘肃,年增长目标定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力求增长以上。增收尤其要盯住“底线”。深圳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从今年月日起调至元,预计可使万劳动者直接受益。年至今,我国已有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要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稳定的“饭碗”!月日,“春风行动”在全国个省份同步启动,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送去岗位,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机会。江苏常熟,技师学院毕业生周志恒在招聘专场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规范的劳动合同,完善的社会保障,不错的待遇水平,让他对今后生活充满信心。去年我国经济下行,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今年一开年,劳动力市场再次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可喜局面。要让更多人圆“安居梦”!2/4“住有所居”是幸福生活的依托。年我国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万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万套,远超预定目标。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年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这给低收入群体吃了“定心丸”。月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咱打工的,没城市户口,也能申请保障房?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山西籍在京务工人员冯天勇听说后,又惊又喜。要让农民都能喝上干净水!中央投入不断加力,年安排投资亿元,解决了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利部宣布,年将再解决多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规划内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多条河流治理任务。民生持续改善,彰显着党和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让人们对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完善制度,确保分享发展红利改善民生,非一时一事之功。国家在着力当前的同时,更着眼长远,完善政策法规,构建长效机制,确保百姓能够充分分享发展“红利”。“车票再难买,今年春节我还是打定主意回了趟老家。不为别的,就为把养老保险给上了。”余菊大妈在北京帮助照顾孙子,顺便做小时工。年底,新农保制度推行到四川老家的村落。“参加了新农保,过五六年就能和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到养老金了,让人心里踏实。”到年底,我国新农保、城居保两项制度扩展至全国,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从此都建立起来,特别是最核心的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全体国民,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从事何种工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各种社会保障的“制度组合”中对号入座,获得保障。十八大报告确定了“到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奋进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说,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快实现社会保障的“人群全覆盖”。国家已制订规划,力争到年使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亿,到年做到所有人群“应保尽保”。“病有所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我国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