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安全防范体系构建一、完善“五个体系”,明确安全责任1.完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确保学校工作的首位,从立足防范、强化监督、整治隐患的角度出发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与监督;分管领导、各处室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负责本处室的安全措施落实与督察;班主任、课任教师承担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职工均有维护学校安全和保护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落实每个残疾学生的安全工作;聘请学生家长担任学生安全监督员,从家长视角发现学校安全工作的漏洞和隐患,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校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安全工作管理体制,使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责可追。2.完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制度是安全工作的保障。残障儿童本身行动不便,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再加之对安全知识认知不足,使特殊教育学校安全工作难度更大,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安全工作要制定细致可行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在校的任何时间、任何活动、任何空间都有人管,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事无巨细、层层落实,使安全工作成为教育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要落实“一岗双责”,与每位教职工签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在目标考核、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中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切实增强安全工作责任意识。生活指导教师、值周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严格落实交接班签字制度,实行无缝隙衔接,做到空间上不留死角,时间上不留间隙。3.完善安全工作监督体系。特殊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安全工作要做到“周检月查季研究”。要将学校区域责任到人,明确责任区安全要求,每周责任区教师要对负责区域进行检查,每月负责科室要对责任区域进行排查,每季度召开全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安全工作,通报情况,针对薄弱第1页共4页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抽查,建立安全问题台帐,责任到人,限期逐项整改销号,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交叉、立体覆盖的监管体系。4.完善学生健康档案体系。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往往伴随着多种疾病,潜在着各种隐患,稍不慎重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所以新生入学时必须体检,对不符合入学条件的不准入学。对每一位新生都建立相关的健康挡案,将每个学生的致残原因、家庭病史、家庭状况、联系方式、学生身体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如实评价,并写入健康挡案。相关领导、班主任、课任教师及有关人员必须了解学生情况,重点关注特异体质学生,以确保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年对学生至少组织一次体检,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以便改进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也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家校纠纷。5.完善安全工作应急体系。特殊教育学校要制定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险情的应急预案,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救援救护小组、善后处理小组、事故调查小组等组织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做到一旦发生事故和险情,有统一指挥的组织领导机构,有足够排险的救援人员,能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故。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1.建立全覆盖的监控网络。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迟缓,表现得更加幼稚和不成熟,时常出现学生藏匿的现象。如自闭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烦燥不安,有时会悄悄躲藏起来,让教师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可利用监控寻找,以免长时间找不到发生意外。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一定要建设全覆盖的网络监控体系,确保学校每一个角落都能触及。2.建设便利的无障碍设施。脑瘫学生肢体动作缓慢、平衡反应迟钝、肢体协调能力差,尤其上下楼梯、上卫生间时极易发生意外,因而特殊教育学校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残障学生的特点,在楼梯、卫生间等地建设无障碍设施,为行动不便的学第2页共4页生提供安全保障。3.做好活动场所安全防护。残障学生自我保护差,在活动中极易发生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