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我的教育理想》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新民先生的一部力作。该书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他理想的教育,并从这十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美育以及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该书每一个部分都很精彩,也确实值得我好好学习。由于自己身为学校副校长,且刚刚从市委党校分校脱产学习后回来,党校举办的“校长论坛”的主题正好又是“我的教育理想”,所以,我对朱新民先生在该书第八章所谈的《我心中的理想校长》特别感兴趣,以下是我读后的感想。朱新民先生认为,他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珍视学校的名誉”,“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胸怀宽广,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协调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学校”,“重视教育科学研究”,“重视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挖掘教师潜能”,“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对照朱新民先生所列的八个标准,我想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什么是校长的教育理想?校长的教育理想,我以为,就是指校长的办学理想。校长的办学理想应该与校长的人生理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关。关于校长的教育理想,我有如下“三不”观点。1,校长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不等同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曾经在三个城市的四所中学工作过。这四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各不相同。在两个中学我都经历了两任以上的校长,其中在有个学校我经历了四任校长。我从没有见到哪位校长一到任就修改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据我了解,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很多时候并没有因为校长更换而改变,个别学校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比如督导评估或复评时)新任校长根据学校现状和自己的办学思路作了一定调整。几任校长共一个办学理念,正说明了校长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并不等同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因为几任校长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不可能完全相同。俗话说“一个师傅一个法”嘛。2,不是每一个校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我所经历的所有校长是否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校长到任后都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所谓的“理想”。但他们是否都是从学校的发展出发来考虑的呢?我认为,如果是从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出发来考虑当校长后的“理想”的,这些“理想”,我认为,根本算不上是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3,不是每一个校长都能始终坚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我曾经经历过这么两个校长。一个老校长,担任校长多年,工作业绩突出,很受老师们尊敬。应当说,他那时绝对是一个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的人。可当市委书记的儿子在我班时,他对做班主任的我说了这么一番让我目瞪口呆的话。他说:“全班60个人,你把他1个人带得让书记满意了就是成功;把59个人带好了,把他1个人没有带好,就是失败。”市委书记很关心孩子,也很尊敬老师,经常悄悄到校找我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位老校长叮嘱我说:“书记找你时,你要及时报告学校,我和教育局局长有事向书记汇报。”一方面,我感慨官员难见书记。有一次书记到校前给我电话,我报告了校办,结果书记支开司机、秘书步行到校时,发现教育局局长和校长在门口迎接。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我们的老校长变了,他当校长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因为已经57岁,为了多当几天的校长啊。他的后几年任上,没有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学校也出了很多问题,各种矛盾开始激发。另一个是和我关系非常好的校长,在单位做过年级主任、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党委副书记,为人很不错,工作能力很强,责任心也很强。在他与外单位一位领导竞争学校校长职位的时候,学校干部职工把选票几乎全部投给了他。他上任时的演讲也是鼓舞人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的人。可是,面对学校的一些矛盾和一些棘手的问题,他退让了。他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实行改革,不敢伸张正义。他曾多次和我谈到工作中的无奈,昔日的教育理想或办学理想慢慢离他而去。有老师形容他说:“坏事不想做,好事不敢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