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答:(1)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动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理论任务是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提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2、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答:(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有效调整人际关系(3)不断改善人际关系(4)建立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这是人际关系的根本任务(5)纠正畸形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人际内耗,增强群体凝聚力3、为什么说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答:(1)一定的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决定的。(4)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4、简述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答:(1)有利于促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3)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4)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简述莱维特的人际沟通网络模式答:莱维特为了探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1)圆形传递:这个模式没有核心,信息传递过程成员间处于平等距离(2)轮式传递:这种沟通模式是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3)链式传递:在这个模式中信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递。(4)Y式传递:这个沟通模式的特点是先进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应采取轮式传递的交往模式;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应采用圆式传递。2、简述戴维斯所发现的非正式群体的人际交往模式答:戴维斯对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发现在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四种交往模式:(1)单线型:单线型的传递方式是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2)集中型:集中型的传播方式是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这是一种藤工的沟通传递。(3)偶然型:偶然型的传播方式是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有些人未接受到信息,与人体的交际面有关。(4)流言型:流言型的传播方式是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3、简述人际关系的结构答:一般说来,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1)生活型:以共同生活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2)劳动型:以共同工作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3)休息型:以共同休息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4)学习型:以共同学习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5)活动型:以共同生活动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4、简述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答: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为象征性交往理论。是心理学家米德创立的。符号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具体地说,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1)它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2)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3)提出一个人际交往的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并由此提出其象征性交往的模式图。5、如何理解修茨的人际特质理论?答:修茨的人际特质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与别人建立心理相容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构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这三类需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