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SLS工艺【摘要】:介绍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发展状况,简述了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工艺过程、应用、发展和研究现况。最后,总结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快速成形选择性激光烧结烧结粉末1.SLS简介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全球化,产品制造商们越来越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制造出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来抢占市场。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简称RP)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逐步得以发展的。RP技术是一种逐层零件制造上艺,它突破传统的材料变形成型和去除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使用近乎全自动化的工艺从CAD文件直接生产所需要的模型或模具,可以显著减少产品原型的开发时间和成本,极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RP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工装夹具、刀具或模具即可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因此。RP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有望成为21世纪的的主流制造技术。目前典型的快速成型的方法有:光固化立体造型SLA(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分层物件制作LOM(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选择性激光烧结SLS(SelectiveLaserSintering)和熔融沉积造型FDM(FusedDepositionModeling)等。各种RP方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SLS工艺具有粉末选材广泛、适用性广、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成形精度高、无需支撑结构、可直接烧结零件等诸多优点,成为当前发展最快、最为成功的且已经商业化的RP方法之一,在现代制造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主要综述SLS技术的工艺原理、实际应用、发展历程和现状。2.SLS工艺的基本原理SLS工艺又称为选择性激光烧结,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R.Dechard于1989年研制成功。选择性激光烧结加工过程是采用铺粉棍将一层粉末材料平铺在已成型零件的上表面,并加热至恰好低于该粉末烧结点的某一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激光束按照该层的截面轮廓在粉末上扫描,使粉末的温度升至熔化点,进行烧结,并与下面已成型的部分实现粘结。当一层截面烧结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个层的厚度,铺料辊又在上面铺上一层均匀密实的粉末,进行新一层截面的烧结,直至完成整个模型。在成型过程中,未经烧结的粉末对模型的空腔和悬臂部分起着支撑作用,不必像SLA工艺那样另行生成支撑工艺结构。SLS使用的激光器是二氧化碳激光器,使用的原料有蜡、聚碳酸酯、尼龙、纤细尼龙、合成尼龙、金属,以及一些发展中的材料等。当实体构建完成并在原型部分充分冷却后,粉末快速上升至初始位置,将其取出,放置在后处理工作台上,用刷子刷去表面粉末,露出加工件,其余残留的粉末可用压缩空气去除。3.SLS工艺的特点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和其他快速成型工艺相比,其最大的独特性就是能够直接制作金属制品,同时该工艺还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可采用多种材料。从原理上来说,这种方法可采用加热时年度降低的任何粉末材料,通过材料或者各类含粘结剂的涂层颗粒制造出任何造型,适应不同的需要。制造工艺比较简单。由于可用多种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按采用的原料不同,可以直接生产复杂形状的原型、型腔模三维构件或部件及工具。高精度。依赖于使用的材料种类和粒径、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复杂程度,该工艺一般能达到工件整体范围内±(0.05--2.5)mm的公差。当粉末粒径为0.1mm以下时,成型后的原型精度可达±1%。无需支撑结构。和LOM工艺一样,SLS工艺也无需设计支撑结构,叠层过程中出现的悬空层面可直接由未烧结的粉末来实现支撑。材料利用率高。由于该工艺过程不需要支撑结构,也不像LOM工艺那样出现许多废料,也不需要制作基底支撑,所以该工艺方法在常见的几种快速成型工艺中,材料利用率是最高的,可以认为是100%。SLS工艺中使用的多数粉末的价格较便宜,所以SLS模型的成本相比较来看也是较低的。生产周期短。从CAD设计到零件的加工完成只需几小时到几十小时,整个生产过程数字化,可随时修正、随时制造。这一特点使其特别适合于新产品的开发。与传统工艺方法相结合,可实现快速铸造、快速模具制造、小批量零件输出等功能,为传统制造方法注入新的活力。应用面广。由于成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