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国旗下演讲——过一个传统而文明的清明节参考发言稿在正式开场国旗下讲话之前,先让我们对已逝的蔡阳教师表达我们的哀悼。蔡阳教师,一路走好!无数飘落的雨滴是我们对逝者连绵的思念,阵阵轰隆的雷声是我们与回忆跨越时空的对话。奉上一束花,表达我们对先辈的缅怀;磕上一个头,以示我们对生命的敬重。在时间这条路上总有无数生命的离去,更多生命的到来。清明节正是一个后代祭祀先祖,今人缅怀先烈的日子,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尽管昔人已去,旧事不再,我们依然要年年去祭拜。祭拜是迷信吗?不是。祭拜是为了给我们心中的情感一个表达的时机;是为了在这个清明的日子里纯洁我们的心灵,更是为了往常辈之含辛茹苦鼓舞后代之感恩回馈,往常人之励精图治鼓舞后人之开辟继承。既感受浓浓血脉亲情,又从中得到教导与力量。握住亲人的手,踏上祭拜的路途,感受泥土的气息,嫩芽的绿意,生命的和谐,生活的光辉。追溯生命的起源,我们无法不记得我们是炎黄子孙;感谢生命的恩赐,我们不能不记得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前辈们。我们与老一辈的间隔越来越远,我们不理解,因而才会有前人向后人讲述祖先的事迹,因而才会有了寻根访祖的渴望,在一代代的以身作则之中,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得以不断传承、发扬。早在2007年,国家就把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并为之设定了假期,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注重传统,寻根溯源;继往开来,永不迷失。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清明节正失去它传统的意义。约从唐代开场,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丽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而,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祭祖兼踏春是清明节两项重要的活动,古人往往亟盼清明节的到来。现在,人们希望节日的到来,只是由于节日这天能够休息。清明节和一年中非常多常规节日没有区别,在非常多人眼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况且,即便是祭拜和踏青,不和谐现象也时有所见。踏青不用脚,用车;祭祖无关死者,关乎面子。市面上的祭祀产品除了以往简单纸钱、香、灯笼之外还出现了纸制的房子、汽车等等现代产品,品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而这些祭品也是价格不菲。我曾咨询过一位老人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没什么用,扫墓只要是真心祭拜就行。”既然没什么用,如何还有这么多人大方地买这些祭品呢?其中不外乎面子工程。你比我,我比他,渐渐的就构成一股攀比之风,而要搭上这股攀比之风就要花费非常多不必花费的钱。所以,有祭祀就必定会有消费,但是虚荣攀比而造成的铺张浪费实在不可。同时,过去的祭祀方式多以在故人坟前插上清明吊,烧纸钱,烧香,放鞭为主,这一系列活动下来,对环境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埋葬先辈的山间常能看见头上一片黑色烟雾,脚下一片白色污染,如此的祭祀方式想必让逝者在天堂也无法真正安息。心中有先祖,祭祖才有意义;脚下有青草,踏春才有意义。如此不文明的祭祖活动能够休矣。现在,更加环保的祭祀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许多老人生前向子女叮嘱在其死后进展树葬,海葬等,让灵魂从自然中来,又最终得以回归自然,子女祭祀时也无需进展繁杂的仪式。再者,各大公墓推行文明祭祀,鼓舞人们用鲜花取代香火纸钱等进展祭拜。白花是纯洁的心愿,黄花是最初的青涩,红花是心头的深入,一种人一种独特。五颜六色的花朵不仅打扮了墓园,更让人们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势去面对故人。除此之外还有签名祭拜,网上祭拜等多种环保祭祀方式可供选择。这何尝不是社会前进的一种表现?寄予哀思,思念祖先不一定非要注重方式上的盛大,心灵的忠诚与敬重才是我们真正所要追求的,希望大家都能从我做起,主动参加到文明祭祀,文化传承中来。又是一年春来到,晨风轻抚,天光微亮,惟愿雨过天晴,逝者安息,生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