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探索与思考一、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基本做法近年来,国网黄山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党组干部管理规定,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立足提高“公平度”、“公正度”、“公开度”促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提升。在省公司年度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列各地市公司前列。1.强化导向,科学管理,立足提高“公平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强化用人导向。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群众公认、能力实绩、团结协作。二是用资源开发利用理念完善干部任用管理。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出发,追求干部资源和岗位职务资源的最佳匹配,提高“排兵布阵”的精准度。三是以末位提高制代替末位淘汰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对考核排名在后“相对末位”的,客观分析原因,采取教育引导、培训提升、轮岗交流等措施予以改进提高。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做好任职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和重要岗位轮岗交流。五是加强二线干部管理。积极创造工作环境,让“二线”干部干成事。对因身体、年龄问题等原因不再担任中层干部的同志,有情操作,充分尊重,妥善安排。六是加强干部状态管理。注重对干部精神状态的了解与判断,在发现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激情不够、作风建设偏差时,及时预警提醒,严重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其谈话交流。2.规范程序,细化操作,立足提高“公正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着眼于微观操作层面细化、规范化,坚持实行干部任期届满职务终结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二是解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如何实现“考得好”和“干得好”的有机统一的问题。提高选拔考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三是坚持把好民主推荐、干部考察、讨论决定三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关口。3.落实“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立足提高“公开度”促公信度提升。一是扩大组织考察考核环节中的民主。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第1页共3页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干部换届工作引入监察部门和职工代表监督,安排职工代表、有关岗位人员对应聘人员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班子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不论是确定考察人选,还是聘任人选,班子各成员之间都进行了充分的酝酿、沟通和交流。涉及干部任免事项,坚持落实党委票决制。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难点和不足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程序有待健全规范,在由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范围怎样界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致使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统一的制度规范。少数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不够、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三、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思考与建议1.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第一,加强干部选拔的个性化考量。探索创新干部选拔的方法程序,增加个性特征的考察,通过了解干部的个性特征来安排干部的职务任用,力求在安排具体职务时,找到工作岗位与个性的最佳契合点。第二,对具体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经验潜能进行细化分析,通过“才尽其用”使干部更好地发挥才干,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加强对干部工作价值观的评价。“注重考察干部的德,科学鉴别干部的才”,干部的德、才、绩的评定涉及很多因素,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价值观。只有客观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才能更好的把那些德才好的干部选拔上来。3.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提名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干部考评、任职资格和后备干部等环节结果的综合运用,又是党委用人决策的依据和前提。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核心是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要在提名环节上发扬民主、综合分析和正确运用民意结果。把干部初始提名程序规范化,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第2页共3页一把手的提名行为,真正做到“谁推荐,谁负责”。4.关注并解决干部“天花板”思想问题。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职务层次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