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语文学习的兴趣之灯施甸一中赵维仙2009年1月20日12点燃语文学习的兴趣之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施甸一中赵维仙电话15025061828【摘要】语文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做到了这一点,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可以说教学成功了一半。【关键词】兴趣方法新鲜感心态沟通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做到了这一点,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就可以说教学成功了一半。所以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组织教学的能力外,还必须设法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从而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轻松好学,收获颇丰。可见,兴趣真的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接触不同类型的学生,我总结出一点,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教,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比其他方法效果要好,来得要快。这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兴趣当作一门艺术一样去研究、去探索,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就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一、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将近六年,这六年中我所面对的学生有所不同,前五年主要面对乡村山区学生,这一学年开始由于调到了县一中面对的主要是县城学生,对象的改变,决定了方法的改变。乡下学生由于从小受家庭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阅读面狭窄、知识圈小、自卑感强,针对这些情况,我尽自己所能给学生订报纸、书刊、高考信息卷等资料,让班上学生轮流着看,此外,我还经常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明确他们的内心3渴求。在我做了这些之后学生感到了我对他们的关爱和友好,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多数学生对我的课很感兴趣,也可以说对我很感兴趣吧。但自从接触县城学生,尤其多数是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后,我慢慢感觉到原先有些做法已不适应。例如说给学生订书、订报刊,就没有必要,城里学生这方面很优越,他们的语言表达、写作问题不大,个别学生的阅读量甚至超过老师,如果总在这方面下工夫,学生就会认为你单调、枯燥、死板,所以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变一些传统的方式,要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在学生面前随时保持新鲜感。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说的是只有不断的注入、更新,才会保持新鲜。其实老师对学生来说也一样,尤其是城里的学生,在他们心目中语文老师应是最了不起的,应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典范,语文老师的知识也应像自然资源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么高的要求,对语文老师无疑是一种考验,一种挑战,所以在学生面前你就得表现出内涵丰富一些,花样更多一些,胸怀更宽广一些使学生发自肺腑敬佩你、崇拜你、学习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三、改变学生心态、调整学生心理。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与县城学生,而且还是重点班学生接触一个学期以来,我发现有些学生太自我,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听不进别人的话,包括老师的话,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满不在乎,甚至还在班里拉帮结派跟老师唱对台戏,你布置任务,他们就怨声载道。面对这部分头疼的学生,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他们永远都不会服你,所以尽管是个难攻的堡垒,做老师的也只能攻而不能退。因而,找准突破口,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心态尤为关键。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忘不了认真观察、细心发现,只要这部分学生身上有什么闪光点,我就及时赞赏。当然或许是年龄、家境等原因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他们多数时候还是表现得目中无人,这时如果你批评他们,4他们就会加倍反感你,因此,你得适时、适地的教育他们、疏导他们,该表扬的时候绝不吝啬,该泼冷水的时候也要严肃起来。让他们明白老师的宽容和严厉,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无知带给别人的伤害,但之后老师应关注他们、信任他们、重用他们,使他们对老师改变态度,也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