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内审质量调研报告目前,在内审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审计程序执行过程的记录不需要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并经其签字认可,所以审计人员只是摘要记载于记录本中,留待整理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时备查。为了减少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的工作量,内部审计机构多数未对审计日记的规范编写作出明确要求,审计日记随同审计项目统一整理、索引、归档制度也未形成,这便造成实际内审工作中只注重查问题,而忽视审计实施范围和过程的记录。这种现状,既不利于防范审计风险,进行质量控制;也不利于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分清和追究相关责任。《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指出,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这种以审计日记的形式记载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很值得内部审计借鉴。下面就内审人员编写审计日记的必要性及如何写好审计日记分别进行阐述。一、编写审计日记的必要性1、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工作方式方法的完整记录,是业务素质的体现审计日记是以每个审计人员为编制单位的,每个审计人员在一项审计项目中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领受分工任务后,针对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人员都应有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即在审计工作正式开始后,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步骤、审查哪些资料、查阅哪些文件、询问哪些人员、达到什么目的、可能在哪些环节发现哪些常见问题等。审计日记能够将审计人员每日的工作情况以文字形式完整记录下来,帮助审计人员梳理当日审计工作,合理调整下一步审计计划、进度,同时也使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更好的体现。2、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分清审计责任由于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第1页共4页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审特有的这种内向性职能导致其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难免受到一些领导干预、部门利益保护、被审计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在审计结束交换意见过程中,经“讨价还价”,许多查出的问题最终难以存留于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之中,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签字认可。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工作底稿只记录审计发现问题,不反映审计工作情况,整理审计报告需要描述相关审计情况时,就会经常出现由于手头没有完整的审计过程及相关情况的文字记录,审计人员仅凭记忆描述不清、叙述不准,不得不再次询问被审单位,索要相关资料,补充审计证据。造成返工发生的同时,也不利于审计人员之间,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之间审计责任的划分。在这种情况下,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审计工作过程的审计日记就成为今后防范审计风险,分清审计责任的重要备查档案。3、审计日记能够检验审计方案制定的科学性、执行的充分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每个审计项目都要紧紧遵循一套科学的审计方案开展,审计方案执行的充分性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仅从审计发现问题,即审计结果中很难判断审计人员是否按照审计方案毫无遗漏的开展了所有应审事项,是被审计对象不存在问题,还是由于方式方法使用不当未能发现存在问题,或是审计项目存在遗漏,根本就存在审计空白等。实行审计日记制度,审计组长就可以通过检查审计人员的审计日记,随时掌握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工作进度,针对审计过程随时调整审计方案,经过修改、补充使得审计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监督、督促审计人员充分遵循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二、如何写好审计日记1、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简明扼要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审计日记的要素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分工;实施审计的日期;审计工作具体内容;索引号;页次。审计日记记载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审计第2页共4页事项的名称;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