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标定夏季试验内容及主要方法介绍1.试验前提:已通过发动机台架标定获取发动机基本标定数据和性能参数,包括:充气温度系数,充气效率,最佳点火提前角,功率加浓点火角及空然比(LBT)修正,大气压力修正标定共五大项基础数据。同时已完成初步的驾驶性标定和排放摸底试验,车辆充分磨合充分的完成自学习,闭环控制系数fra接近1。2.试验设备:ES590转接模块、笔记本电脑INCA标定软件、ES650温度测量模块、LA4宽域空然比测试仪、BOBECU信号转接盒、ETK开发用ECU及一些连接电缆,热电偶等附件。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一、海拔自学习验证目的:通过大气压力修正标定数据,对车辆进行各种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力推算,验证其估值准确性,并修正相应的海拔补偿修正表。过程:沿青藏公路,向高海拔的昆仑山口行进,每到一处标志性的地点,测试怠速时MAP传感器值(ECU模型),并记下实际的海拔高度与计算的海拔高度比较验证。下山时,在各对应地点作同样试验,验证一致性和对称性。主要MAP图:FKVS,KFFLLSTP。结果:海拔高度自适应在到达的海拔高度均工作正常,经过上山和下山的测试,海拔修正的误差值均小于300米,模型大气压与实测大气压较为吻合。二、爆震验证目的:检查发动机在高温高原状态及中高负荷状态下的爆震控制是否合理。验证最佳点火提前角是否最佳,及爆震控制的点火提前角控制自适应处理机制是否有效。系统不容许汽车在高速大负荷的工况下发生爆震。说明:爆震燃烧:当缸内压力上升或温度升高时,局部的混合气在火花塞的火焰传播过来之前就已开始燃烧,即自燃。此时,局部压力急剧上升,燃烧速度剧增,导致局部压力震荡,在低速时能听到敲缸。爆震跟点火提前角密切相关,过于提前会导致爆震,过于滞后会导致热效率下降。爆震压力震荡可通过爆震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通过带通滤波器过滤掉干扰信号,区分出爆震信号。当ECU检测到某缸有爆震时,系统自动推迟一定幅度的点火提前角,如果爆震还有再次推迟,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确定没有爆震发生时,系统再提前相对小的一个提前幅度。过程:首先,修改点火提前角,设置一个偏移值,使基本点火角整体提前或退后一定角度,一般5度左右;然后把档位设置为3档,从怠速一致加速值最大转速模拟高速高负荷工况,保证能覆盖所有发动机转速,通过INCA的测试示波器窗口观察是否发生爆震,当发生爆震后,点火角有否自动后推一定角度以防止爆震。主要调整的变量:ZWAPPL(点火角偏移)、PVDNMAP图,KFRLMNMAP图。结果:系统爆震控制逻辑工作正常,标定数据合理,没有发现连续爆震现象。三、碳罐冲洗功能验证目的:根据ECU模型计算出碳罐当前负荷,并在适当的时候冲刷碳罐。使其负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且在冲刷时,空然比波动在容许的范围内变化。过程:1、关闭碳罐冲刷功能,在半箱油的情况下在颠簸路面跑大约20分钟,使油箱内的油气充分蒸发。然后把该功能打开,在道路上模拟极端负荷,然后观察其冲洗情况。主要工况有:1档在5秒内从0加速到40公里时速,保持20分钟,然后再在5秒内减速至怠速停车,如此反复约2小时,记录下试验结果并评估。在Stop-go工况下,在刚刚开启碳罐阀时,碳罐的负荷很高,此时碳罐阀的控制策略采用的是缓开,碳罐阀的初始开度都比较小,尽管碳罐负荷比较大,但是对空燃比的冲击同样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碳罐阀的冲刷作用明显,碳罐负荷能稳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表明碳罐的控制比较合理,空燃比正常。2、打开碳罐控制阀,变化各种工况行驶车辆约200km后,在海拔2800米(格尔木)打开碳罐控制阀,检查碳罐控制功能,碳罐的开启对空燃比冲击较小,炭罐负荷很快降低下来,碳罐冲洗正常。3、关闭碳罐控制阀,采用各种不同的工况行驶车辆约200km后,在维持约80km/h的高速行驶过程中打开碳罐控制阀,发现碳罐负荷能够从较高的值很快降下来,碳罐阀的冲刷作用明显,碳罐对空燃比的冲击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主要评估的变量:ftead_w(碳罐负荷)。结果:碳罐阀的冲刷作用明显,碳罐对空燃比的冲击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四、驾驶性修正标定目的:驾驶性主要以驾驶员的主观感觉为评判依据。主要的工况包括,怠速、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