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的欣赏(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1、旅游地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在高二选修人文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科地位)2、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旅游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人们放松休闲的基本方式。旅游地理在生活实践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实地位)3、本节的学科和现实地位当代诗人韩东在《有关大雁塔》中发出了无奈的叹息,对当代人的旅游素质提出质问。《旅游景观的欣赏二》继上节对运用感官的欣赏,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旅游主体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系统,作用于旅游客体,并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为学生的旅游知识从理论走向实践奠定了基础,也给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思路。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本节教材的特点:旅游景观的欣赏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理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继上节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本节从环境观、发展观以及情感、修养的层次提出要求。本节第一个要点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渗透“人地和谐”的发展观;本节第二个要点从课程整合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略有提升,试图在地理学角度引导学生欣赏旅游景观的同时,初步渲染美学、文学角度的感受,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理解以情观景是赏景的最高境界。(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通过景观欣赏提高个人修养。(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景观欣赏应注意把握自然与人文的和谐2、教学难点:(鉴于美学素质的限定,本部分大纲并不做太高要求)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情景交融。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实际景观,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比、讨论突出重点;引用大量赏景的诗词歌赋,逐步渲染,突破难点。二、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过程达到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2、教学手段在探究性教学中充分、科学、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图片展示,组织和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讨论,做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探究课程的整合。引用大量诗词歌赋熏陶学生的文学、美学修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教学思路用典型案例突出重点,以实例分析突破难点,借板书概括要点。三、学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对于人文地理,我们的学生总以为背或者记下就可以了,同时好高骛远,懒于记忆,因此,创设问题,联系已学知识自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可加深记忆,增强理解。为了提高兴趣和鼓励学生,引用已学的诗词歌赋进行渲染,从而得到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美学修养。四、学法指导:在本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两种学习方法:(1)对第一个问题,用读图对比,探究分析的方法。(2)本节第二个问题,我倡导综合联系美术语文知识,进行想象感悟。五、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选择位置、把握时机、抓住构景特点三个方面作为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是本节高层次要求的基础)问题一:赏景要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问题分3部分)1、自然景观中修建的人文景观,要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统一,突出自然。用两幅景观图(北方寺庙——深山藏古寺,和南方塔——大理三塔)读图分析:寺和塔藏和显的作用,(结合南北方地形),分别感受没有寺和塔以及没有了自然风景基础的不同感受,北方沟深山高,寺隐,以自然为主,内涵禅意。南方地形低缓,塔起到打破平淡的作用,风景以自然山水为主。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的陪衬,不能喧宾夺主。2、非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也要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用北方颐和园和南方留园的景观图片,结合已学自然地理,分析颜色差异与气候的和谐。北方寒冷,多晴天,天高云淡,园林以红黄暖色,显示纷繁华贵,与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