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1:两栖动物1.代表动物——青蛙(1)体色:背部的皮肤呈黄绿色,间有黑色斑纹,腹面呈白色,这使青蛙无论在陆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敌发现。(2)体形: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四肢三部分(如图所示),躯干部宽阔,前肢较短,主要起支持躯干部的作用,后肢强大,适于陆上跳跃,后肢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头部呈三角形,可以减小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头部有眼、鼓膜等感觉器官。蛙眼对于活动着的物体感觉非常敏锐,两眼后方的鼓膜能将声波传导到耳,产生听觉。青蛙的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这是对陆地复杂生活环境的适应。(3)呼吸:青蛙的肺比较简单,肺泡数目不是很多,所以气体交换能力不强,单靠肺进行气体交换还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青蛙的皮肤裸露,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皮肤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青蛙的皮肤也有呼吸作用,也就是说,青蛙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2.其他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等也是常见的两栖动物。(1)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腺体位于眼睛后方,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中药蟾酥的原料。2蟾蜍白天大多隐蔽在阴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内或草丛中。傍晚,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路边或房屋周围活动,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的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冬季进行冬眠。(2)大鲵大鲵又叫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山区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溪流间。大鲵是我国的特产动物,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终生有尾,尾较长而侧扁。据说它的叫声像婴儿啼哭,因此又名“娃娃鱼”。(3)蝾螈蝾螈终生有尾,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成体约10~15厘米,是良好的观赏动物。蝾螈主要靠皮肤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4.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捕食农业害虫:青蛙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是动物界著名的捕虫能手。每只青蛙一天大约吃60多只昆虫,一年能消灭1万多只害虫。我们应积极保护青蛙。(2)药用:蟾蜍眼睛的后面有一对膨大的毒腺,其分秘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3)国家保护动物:大鲵因鸣声像婴儿啼哭,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生活环境的力度,同时禁止对它们乱捕滥杀。知识点2: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爬行动物具有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1.代表动物——蜥蜴(1)蜥蜴的形态结构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在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3(2)蜥蜴的呼吸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3)蜥蜴的生殖方式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而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2.其他爬行动物(1)龟俗称乌龟,四肢粗壮,有坚硬的龟甲,头、尾、四肢都可缩进壳内,生长缓慢,但耐饿力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它属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杂食性动物,一般来说,乌龟两年左右换一次龟甲。(2)鳖卵生爬行动物,又称甲鱼、团鱼,俗称王八等。体型较小,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眼部有突起,布满血管,是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辅助呼吸器官,可潜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