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早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在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各个阶段,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各个阶段,为使核技术应用过程中或核设施运行和退役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取得公众的信赖,所采取的全部理论、原则和全部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的总称。2.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着重点及其关系核安全的着重点在于维持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和在事故下减轻其后果,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带来的伤害辐射安全的着重点在于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辐射效应的评价、辐射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与干预,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3.广义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安全、核安全、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辐射安全第一早1.放射性衰变规律N=N0放射源中的原子核数目巨大,放射性原子核是全同的。放射性衰变是一个统计过程。2.放射性活度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为A,是单位时间内该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次数。也遵循上面的衰变规律3.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①电离与激发作用②散射作用③吸收④轫致辐射4•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点和主要过程)特点:①X(Y)光子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而是首先把能量传递给电子粒子;②X(Y)光子与物质的一次相互作用可能损失其能量的全部或很大部分,而带电粒子则时通过许多次相互作用逐渐损失其能量;③X(Y)光子入射到物体上时,其强度随穿透的物质厚度近似呈指数衰减,而带电粒子有其确定的射程,在射程之外观察不到带电粒子。过程:①光电效应②康普顿效应③电子对效应5.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①弹性碰撞②非弹性碰撞③吸收6.根据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选择屏蔽材料7.辐射量及单位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发生的辐射效应,与它们吸收的辐射能量有关。可以用授予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得到一个量用于衡量,这就是吸收剂量。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单位:焦耳/千克J/kg),专名:戈瑞(Gy)当量剂量:生物效应会受辐射类型与能量、剂量与剂量率大小、照射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同的吸收剂量未必产生同等程度的生物效应。为了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辐射防护上采用了当量剂量这一辐射量。当量剂量与吸收剂量的单位都是J/kg,量剂量单位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希沃特(Sievert),简称“希”,符号是“Sv”。有效剂量:为了表达不同组织或器官受不同剂量照射时所产生的综合危害,需要在当量剂量的基础上再定义一个新的量,于是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有效剂量这一概念用于随机性效应。,它反映了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剂量限额职业照射大五年平均年有效剂量小于20mSv;大五年中任何一年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大眼晶体小于150mSv/a;大四肢(手、足)或皮肤小于500mSv/a。对于16s18岁的徒工和使用放射源16s18岁的学生:大年有效剂量不超过6mSv;大眼晶体小于50mSv/a;大四肢(手、足)或皮肤小于150mSv/a。公众照射大关键人群组(幼儿、少年、成年)小于1mSv/a;大五年平均小于1mSv/a,则某一年小于5mSv;大眼晶体小于15mSv/a;大四肢(手、足)或皮肤小于50mSv/a。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表面类型arBq/cm2Bq/cm2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44040监督区0.4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0.40.44监督区0.40.44手皮肤内衣工作袜0-040-040-4氡浓度标准职业场所3700Bq/m3(老)控制值2700Bq/m3住房(老)200Bq/m3(新)100Bq/m3行动水平200s500Bq/m3第二早1.核安全文化核安全基本原则设计管理责任纵深防御及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2.纵深防御的概念及三道防线纵深防御原则要贯彻安全有关的全部活动,包括与组织、人员行为或设计有关的方面,以保证这些活动均置于重叠措施的防御之下,即使有一种故障发生,它将由适当的措施探测、补偿纠正。第一道防线:预防事故第二道防线:控制事故第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