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学科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班级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课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应用功率放大器在题目中的应用。2.熟练分析计算OCL电路和OTL电路的相关题目。3.熟练分析交越失真和解决交越失真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分析、解决试卷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高考考点梳理-低频功率放大器教学难点综合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总结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等第1-2课时低频功率放大器检查人数,组织教学复习导入OTL电路和OCL电路是功率放大器的两大电路,一般连接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目的是为了提高集成运放的输出功率和带负载的能力,在试卷中,交越失真和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成为易考考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功率放大器的概念以最小的失真、最高的效率向负载提供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的放大器。功放电路中的主要器件二极管又称功放管。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在错题本上整理甲类、乙类及甲乙类的效率,并记忆。2.按功放输出端特点的不同,功率放大器又可分为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器和无输出电容功率放大器。四、OCL电路(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1.电路构成能够画出0CL电路的电路图,并且能分析其工作过程。电路解析:VT1和VT2是一对称的PNP型三极管和NPN型三极管,并且工作在乙类状态。两管的基极相连后作为输入端,发射极连在一起作为信号的输出端,集电极则是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所以,两只三极管均连接为射极输出的形式。输出端与负载采二、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1.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2.尽可能高的效率3.较小的非线性失真4•较好的散热装置三、功率放大器的分类1•根据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点有同,常用的功率放大器可分为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a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点选择在放大区的称为甲类功放电路b功放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的边缘的称为乙类功放电路c.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点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的称为甲乙类功放电路强调学生交越失真是考题中的常考考点之一,要求学生窂记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及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试题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功率放大器的考题的形式较少,但是出题率较高,要求学生将所出现的题目记录在错题本上,反复记忆,以减用直接耦合的方式。2.工作原理在u整个周期同,VT1,VT2交替工作,互相补充,向负ir载R提供了完整的输出信号,故该电咱称为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L路。3.交越失真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一当输入电压小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时,VT1,VT2均截止,从而出现交越失真。避免交越失真方法一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4•消除交越失真的电路——加偏置的OCL电路为了消除交越失真,在两只功放管的基极之间串入二极管和电阻,为三极管VT2和VT3的发射结提供正向偏置电压,使电路在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从而减小交越失真。特别强调:由于OCL电路静态时两管的发射极是零电位,所以负载可直接接到发射而不必采用输入耦合电容,故称为无输出电容的互补功放电路。5.0CL电路的输出功率五、0CL电路代表性的题目1.功放的效率是指(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功率之比;2•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存在着(交越失真);3•甲乙类0TL电路中,功率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微导通区),以克服交越失真;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体现在(减小非线性失真)(扩展频带宽度)(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小出错率。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对功率放大器及对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及OCL电路时行复习。布置作业1.总结低频功率放大器及OCL电路在对口升学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第3-4课时OTL电路检查人数,组织教学复习导入OTL电路和OCL电路是功率放大器的两大电路,一般连接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目的是为了提高集成运放的输出功率和带负载的能力,在试卷中,交越失真和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成为易考考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讲授新课一、OTL电路的电路构成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又称为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1.电路构成OTL电路连接方式与OCL电路不同的是,电路由双电源改为单电源供电,输出端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