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本概述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顾名思义,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事先达到的过渡性目标。它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指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央行依靠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等金融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使得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密切,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本途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央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变量,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确定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两大类:数量型指标包括信贷规模、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价格型指标包括长短期利率、公司债利率、汇率等。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相关理论分析,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工具变量并不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目标变量,而要借助既受政策工具调控变化又与最终目标变量密切相关的中介金融变量,才能实现对最终目标变量的直接影响。在这些中介金融变量中,有的距离最终目标近而距离政策工具远,央行运用政策工具并不能够有效的调控这些中介金融变量,因而很难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志,实现最终目标。所以,必须找寻这样一种中介金融变量,它既满足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的要求,又能够被政策工具有效调控,这样的金融变量便是我们所说的中介目标。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中介目标可以有效测度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从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通过设定短期的、数量化的中介目标变量则可以在短期内测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第二、中介目标能够对宏观经济起到缓冲的作用,央行根据经济反应出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第三、避免了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中介目标便是为货币当局设定的一个名义锚,以便社会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1.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服务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少需要坚持三个标准:(1)可测性。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选择的中介目标的定义要有明确、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中央银行能够据此作出分析,社会其他成员也能够据此作出预测和判断;第二、央行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中介目标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测性最终的结果是为了保证可控性。(2)可控性。它是指中介目标的具体变量能否被央行有效的驾驭和控制。可控性要求央行通过运用政策工具将中介目标的具体变量控制在一定的目标范围内。(3)相关性。它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即中介目标具体变量的变动能够引起最终目标变量的大幅变动。除此之外,中介目标的选择还需要与特定时期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中介目标的选择也不同。2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演变二战后,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到60年代,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到80年代,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其目标范围或货币层次的选择进行调整;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介目标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化程度也日益加深,借鉴国外的先进、成熟经验显得很有必要。2.1美国1951年,美国财政部同意结束对美联储的管制,至此美联储正式独立于财政部,货币政策才开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二战后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美联储一直将利率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遵循了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即利率在货币政策传...